第十五章 李贼非为投机徒 (第2/3页)
撞。
帐中诸人屏息,静待他的抉择,唯闻帐帘在寒风中发出轻微的拍打声。
李密转过身,脸上已是一片决然。
他决心已下。
“传令!一,各攻城部队,自明日起,全军猛攻,昼夜不息!伯当!”
王伯当精神一振,带着甲叶的簌簌,声如洪钟:“臣在!”
“再拨你精卒两万。明日起,城东为主攻方向。给孤打出雷霆万钧之势!让王世充、元文都等知道,孤破洛阳之决心,坚如铁石!”
王伯当抱拳领命,战意昂然:“臣领命!城不破,誓不还!”
“二,孝朗。”
房彦藻躬身:“臣在。”
“遣吏再入洛阳,做最后尝试。告诉元文都,孤耐心有限!若再执迷,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李密语气森然。
房彦藻肃然应道:“臣领命!”
“三,若元文都依旧不降,洛阳又实在攻之不下,——便以伯当所说的‘旬日’为限,旬日之后,对元文都‘联兵’之议,准可虚与周旋。孝朗,此事,也由你操持。”
房彦藻应诺。
“四,敕令郑颋!持孤节钺,接旨即行,循抚山东诸郡。首要之务,开仓济民,辟除当地贤良入幕,招揽豪杰,年高德劭者,允其便宜授与散官。祖公,拟几份给周文举、李公逸、徐圆朗、孟海公等的令旨,对彼等诸辈加官进爵,给以重赏。孤许他们,待洛阳平定之后,必有裂土之封!以稳山东诸郡人心。告与郑颋,荥阳、东郡若有闪失,法不容情!”
“诺!”祖君彦领命。
“五,传令裴仁基、孟让、单雄信、徐世绩诸将,不论在城北战场,抑或城东战场,悉听伯当调遣,全力配合伯当攻城。伯当,旬日之期,孤等你捷报!”
一连串命令,基本采用了祖君彦的折中之策,条理清晰,杀伐果断,又含权谋机变。
王伯当慨然应道:“旬日不破,臣提头复命!”
“都去办吧!”
房彦藻、祖君彦、王伯当齐齐躬身,退出大帐。
脚步声很快就远去,消失在了夜风里。
帅帐内,只剩下李密一人。
他再度望着洛阳城的方向,适才下令时的威严褪去,少见地露出了点彷徨、苦恼、深忧之色。
破城,似乎触手可及,却又仿佛隔着重峦叠嶂。
……
与此同时。
洛阳宫城,一处府衙,元文都正也在与一人秘密议事。
案上放着李密的回信。
与元文都议事此人,三四十岁年龄,身形高大,相貌堂堂,长须飘然。若细看之,眉眼隐约与李善道的大舅子卢承道,有些许相似。这人名叫卢楚,却亦范阳卢氏苗裔,出身范阳卢氏北祖大房。其人本也是洛阳的留守官员,前时与元文都、皇甫无逸、段达等拥立了越王杨侗继位后,他以拥立之功,加上与元文都的私交关系,得任新朝的尚书左丞、兼左备身将军。
“元公,李、李密以台阁之任许公,倒、倒是舍得。”卢楚少年便有才名,只他有个生理上的缺陷,便是口齿,性格也比较急躁,是以他虽出身卢氏,早年的仕宦经历颇有些蹉跎。
元文都历仕周、隋,是两代四朝老臣,年龄比卢楚大得多,六十多岁了,须发花白。
比之卢楚年轻时仕宦的不甚如意,他却是在前代北周时也好,入隋后也好,以北魏宗室之后的身份、以其本身明辩有器干的才能,仕宦的道路都是顺风顺水。北周时,他以随侍天子左右的右侍上士此职起家,入隋后,历仕内史舍人、尚书左丞、太府卿等职,皆有能名,杨广继位之后,他得拜御史大夫,深受信用。大业十三年,与段达、皇甫无逸等并为东都留守。拥戴杨侗为新主后,他现任新朝的内史令,拜鲁国公,兼左骁卫大将军、摄右翊卫将军等职。
元文都这时正背着手,在铺着毡毯的地面上来回踱步。
闻得卢楚此语,他止下脚步,转向卢楚,神色凛然,说道:“子畏,莫说台阁之任,老夫受隋重恩,唯忠义报之。便他承诺我大丞相之位,我也不会与他同流合污。”
“是、是,明公之忠义,自非李密这等狼子野心之贼可知!只是……”卢楚眉头微蹙,“明、明公给他的去信,已经两日了,李密那边,还是杳无音信。莫、莫非他看穿了明公的计策?”
“看穿?子畏,你真还指望李密会信了我信中‘联兵’、‘迎他入朝辅政’之辞?子畏!我等所谋,是为‘驱虎吞狼,祸水北引’之明谋也。李密枭雄之姿,岂能不识?他之所以两日不给我回信,我窃度之,不外乎一个字。”
卢楚问道:“一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