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郑长史金刚怒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 郑长史金刚怒目 (第1/3页)

    先是陈敬儿遣兵一部,进驻封丘,——封丘不仅离雍丘不远,距荥阳郡更近,封丘地处东郡、荥阳郡和雍丘所属的梁郡的三郡交界之地,东南而下,是梁郡;向西一二十里则即是荥阳郡界;继而闻讯高曦、高延霸、萧裕等李善道之精兵诸部,离开贵乡,向黄河西岸挺进,显是要赴东郡;再接着,是李公逸、周文举、綦公顺等到白马,晋见李善道。

    短短的十来天功夫,一个又一个的消息,汇聚荥阳。

    面对李善道的步步紧逼,已然是再摆明不过的将要图谋山东,奉李密令旨,循抚荥阳、山东诸郡的郑颋,只觉压力重重,连着多日,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终於在获悉李公逸等晋见李善道,并李公逸紧随周文举、綦公顺,也正式投附了李善道,接受了李善道的封任,又及侦知孟海公再次密遣其弟孟啖鬼,而且徐圆朗也派了人,启程离郡,前往白马以后,他再难安坐。

    乃於获讯当日,召集幕僚,刚抵达荥阳的罗士信也被他请了来,紧急商议对策。

    舆图高悬,其上朱笔勾画,封丘、雍丘、韦城、白马、北海郡等地,赫然在目。

    议事方开,郑颋才将召集诸人之意说明,便有一人,离席挺身,进言献策。

    这人肤色黧黑,虽着锦袍,不脱乡土之气,比之郑颋的雍容清贵,天壤之别,但颇有质朴敦厚之态。却此人名叫张亮,荥阳人也,早在李密略地汴、梁时,便已仗策投效,却因出身寒贱,本非高门子弟,其家以务农为业,而一直未得李密任用,直到后来,因告发本部谋逆,被李密以之为忠,方得任用,得任骠骑将军,隶徐世绩军中。此次郑颋奉旨循抚荥阳、山东诸郡,他是荥阳人,熟悉当地人情,由而被李密暂且调隶郑颋,以作辅佐。

    “明公,罗总管。”张亮拱手说道,“李善道固步步紧逼,其势咄咄,然观魏公当下之策,分遣单大将军趋河内、罗总管进驻荥阳,其意甚明。单大将军一路,意在胁逼河北,使李善道不敢倾力南下,染指山东;罗总管坐镇荥阳,则为震慑山东群豪,阻彼等望风投效汉王。魏公此策,分明乃是欲先稳住局面,其后再徐徐图之。此诚应对当下局面之上策也。”

    分析完李密当前的部署意图,他接着说道,“故仆以为,魏公既已有成策,且为上策,李善道虽咄咄逼人,公等却无须过虑,但依魏公之意应对便可。”

    郑颋瞧了他眼,问道:“如何依魏公之意应对?”

    张亮怔了下。

    李密的意图,这么明显了,而且郑颋在来荥阳时,李密也已给他详细的指示。

    怎么按李密的意图、指示办事,这还用再问么?

    但郑颋问了,他就得回答,便指向地图上的济阴、东平等郡,说道:“明公,自是一则,再遣使,往见孟海公、徐圆朗等,晓以利害,使其不附李善道。”

    随之,指向雍丘、韦城、北海郡方向,“二则,李公逸、周文举、綦公顺诸辈,虽降了李善道,仆料之,实非出於彼等之甘愿,而无非是慑於李善道大败宇文化及、步骑渡河、兵入东郡之军威,又彼时魏公尚在围攻洛阳,无暇东顾,彼辈为求自保,故不得不降耳。

    “今时不同往日,魏公已与洛阳罢兵,决意先全力收拾山东。则遣一吏,携明公亲笔檄书,言明既往不咎,彼等权衡之下,势将弃李善道而复归魏公麾下矣!”

    张亮顿了顿,环视众人,续道,“待此二事办妥,山东人心稍定,然后待魏公的后续援兵抵达,合兵一处,便可从容进击东郡。届时,李善道失山东内应,孤悬河北之兵,必难久持,被我军驱回河北,朝夕之事也。此乃依魏公之意,釜底抽薪、以静制动之对策也。”

    郑颋端坐上首,身着绯袍,闻言嘴角微撇,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他与张亮尽管都是荥阳人,他出身荥阳郑氏,累世高门,却素来是看不起张亮这等寒微之辈。

    “张将军此言……。”郑颋声音清朗,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矜持,说道,“老生常谈,迂腐之见!诚然,李公逸、周文举、綦公顺之降,系因畏李善道兵威,此论不差。然则,若依你之策,先再招抚,来回耗费时日,此其一弊;此间周旋,岂非坐视李善道从容调兵?此其二弊!

    “闻李善道已调高曦、高延霸、萧裕诸部西来。高曦诸部皆李善道之精锐也!如果等到高曦诸部渡河,到了东郡,其众必将愈厚,其势必将愈张,张将军,俺且问你,到时,你所言之‘釜底抽薪、以静制动’,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