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施措应对河阳促 (第2/3页)
马一动,就立刻发起攻势,不得有误!
“其二,加派细作,严密探查李密在洛口的动向,其军力调动、粮秣转运,务必巨细靡遗,随时来报!若有异动,我军可提前做好应对之备。”
“谨遵王命!”薛世雄、李善仁、侯友怀等齐声应诺。
两道指令由薛收起草,形成文书,火速送出。
初雪过后的寒风,从掀开的门幕缝隙中钻入,扑在脸上,冰冷刺骨。
李善道深深吸了口这凛冽的空气,透过帘隙,目落院中积雪的抖擞松柏,精神却为之一振!
……
同一场寒风,在数百里外的洛口城李密大营,刮得更加猛烈。
营寨的旗帜被扯得笔直,发出猎猎的哀鸣。
李密裹着厚重的裘氅,刚刚巡视完几个营地归来,脸颊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眉梢鬓角都结着细小的冰晶。他坐入席上,靠近熊熊燃烧的炭盆,伸出几乎僵硬的双手烤火。
亲兵奉上滚热的肉羹,他啜饮几口,一股暖流下肚,才觉得活泛了些。
然而,身体的回暖却驱不散心头的深深忧虑。
降隋之举,虽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军中暗流涌动,军心至今尚未稳住。
适才巡营,士卒们行礼如仪,眼神中却少了往日的热切,多了几分疏离与茫然。
更让他忧心如焚的,是不断从东南、山东传来的告急文书。
宛丘被围,几路援军被高延霸接连击破,连张善相都被生擒!开封岌岌可危!琅琊告急!徐州方向也频频受扰!整个河南、山东,他的大后方,正被李善道以多点开花的凌厉攻势,撕扯得千疮百孔,而作为他稳定河南、山东局势的管城驻军,却因兵少之故,迟迟不能出援。
“王世充,这匹夫!”李密将汤碗重重顿在案上,汤汁溅出少许。
洛阳城里的这个昔之对手、今之“同僚”,不论他怎么上奏,请杨侗尽快按照约定,遣兵出攻陕虢,而掌握了洛阳大部分实际兵权的王世充却都以各个借口,百般推脱,就是按兵不动!
王世充不出兵,他李密怎敢大举进兵荥阳?
若后方空虚,王世充趁机捅上一刀,后果不堪设想!
可若再按兵不动,山东、河南的局面,怕就要彻底崩坏了!
帐帘被掀开,一股更强的寒风卷入,随之进来的是同样冻得脸色发青的房彦藻。
他也是刚巡营回来,接过亲兵递来的热参汤,大口喝下,驱散了些许寒意,看着李密忧心忡忡的面容,知其之所忧,拱手说道:“明公,管城一日数报,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河南、山东局势糜烂至此,实不能再拖下去了!仆以为,当立即采取对措,三管齐下!”
“哦?卿有何良策?”李密抬眼看他。
“其一,立刻遣得力之人再赴洛阳,面见元文都、卢楚等重臣,陈说利害。李善道坐大,非独是明公之患,更是东都之患!唇亡齿寒之理,他们不会不懂。必须对王世充施加压力,以以分李善道之势的名义,迫其尽快出兵陕虢!
“其二,管城接连求援,不可不援了。仆适巡营,各部军心虽尚未尽稳,比之此前,在明公赏抚之下已有好转。仆以为,可再抽调一部兵马,驰援管城。令郑颋、贾润甫出援宛丘方向。
“此外,周君德驻留上蔡,军停不前;房献伯项城一败,亦停驻颍阳,不再进兵,可下令旨,促其两人进兵,尽速与李德谦部会师;及再严令杨仲达,亦进兵淮阳,亦与李德谦合兵。如此,北有管城之兵援救,南有李德谦诸部夹击,足可使高延霸首尾难顾,疲於应对。即便仍或不易便即击破高延霸,但至少可遏止其进一步乱我东南的势头,暂稳住东南局面。
“其三,可令单雄信加强攻势,猛攻河阳三城。河阳乃河内门户,黄君汉守此,若能给其压力,迫使李善道分兵往援河内,亦可稍解管城及东南之困!”
三条对措,一一道来。
——却这房彦藻提到的杨仲达,也是汝南的一个割据势力。此人的地盘比周君德更大,兵马比周君德也多。也因为此,他不大听从李密的号令。李密在令周君德等各部援淮阳时,就给他下了令,他却到现下未有动静。亦因此,房彦藻说到他时,用了“严令”一措辞。
李密仔细听着,手中的玉碗都忘了放下。
再想办法逼迫王世充出兵陕虢、增援管城、同时进攻河内,这已是当前困局下,所能做出的最务实的安排了。他思虑再三,看了看案上堆积的一份份管城急报,也确实无有别策可施,而下唯有依此行之,便做出了决定:“便依卿之策!”令侍吏,“速去传令!”
……
军令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河阳城外的魏军大营。
中军帐内,炭火噼啪作响。
单雄信坐在胡床上,看完刚刚送达,要求他“即刻加强攻势,猛攻河阳城”的军令。
不自禁的,视线却看向了案上放着的另一封书信,——是前日由心腹悄悄送入营中,来自河阳守将、他昔日的瓦岗同袍黄君汉的亲笔信。
信的内容,他已反复咀嚼,字字句句,滚烫如炭,烙在心尖。
是黄君汉熟悉的笔迹,信纸仿佛还带着故人的体温,言辞恳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