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雪夜伯当援兵至 (第2/3页)
可魏兵守得紧,斥候只能远远观望,加上夜里风雪大,看不太真切,估摸着有步骑万余。”
周将军,指的是周文举。周文举部没在城中,其部分筑营在城东、西外。
“万余?”李善行倒吸一口凉气。
却这李公逸、李善行等此前是李密臣属,他们自是知道王伯当在魏军中的高重地位。王伯当亲自率援已到,已是令人诸人心头一紧,带来的援兵又有万余,且可想见,当必皆是魏军精锐,绝非一般的魏军中的“百营”部曲可比,更是让人不禁压力沉重。
李公逸目光扫过众人,将他们的神色皆收入眼底,遂略提高了点声调,说道:“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昨夜大将军接到了大王的令旨!”见众人精神一振,他这才接着说道,“昨晚天时到的时候,俺正领着你们巡视城墙,大将军便没特意召我,方才见了面才告知俺的。
“大王在令旨里说,将会增兵封丘,施压李密,迫使李密再难给贾润甫、王伯当增派援兵;另外,大王还将会调刘兰成率部来援我雍丘。咱们有两万守军,外有援兵,加上王伯当昨夜带来的兵马,魏兵虽已至四五万之众,何足惧哉!况且王伯当虽说是李密心腹,用兵的本事却不算强,兼以他率的援兵刚到,还需休整,今日攻城的该仍是贾润甫等部,尔等不必过忧!”
这番话如同一颗定心丸,李善行、王佛子等人脸上的愁云散了不少。
但李善行仍有不解,问道:“阿哥,大王为何不直接多派援兵来雍丘,而是增兵封丘?”
“这你就不懂了。”李公逸根据方才陈敬儿给他的解释,说道,“此乃大王深谋远虑。李密奸猾,若是大王直接派援兵来雍丘,他说不定会设下埋伏,打咱们援兵的主意,或借此逼大王在雍丘城外与之决战。雍丘地狭近水,非决战良所。故而,大王定计,增兵封丘,叩其根本,迫其不敢再分兵援贾润甫、王伯当,才是上策,可制敌而不制於敌。”
李善行、王佛子等恍然大悟。
说话间,隐约传来城外魏营响起的鼓角声,被寒风裹进城里,透着杀伐之气。
李公逸抬头望了望天色,彤云压顶,天光仍尚黯淡,他不再多言,挥了挥手:“走,登城!”
王佛子等便跟着李公逸、李善行踏着积雪的磴道拾级而上,积雪下边结了层薄冰,走起来需格外小心。登上城楼,视野豁然开朗。王佛子忍不住朝着城外望去。十余里外,魏军连营棋布,营地里未散的炊烟袅袅,与漫天风雪交织在一起。鼓角声中,大队魏军正涌出营寨,推着云梯、撞车、饿鹘车、投石机等攻城器具,於雪原上展开阵型,人马如蚁,声势浩大。
望了片刻,耳听得守城兵卒登城的声响,他又透过城楼两边的窗户,转头向两侧望去。
经过多日攻城,平整的墙面已变得斑斑驳驳,墙砖上刀痕箭印密布,有的地方砖石脱落,露出里面的夯土;敌我战士流下的的血凝了又化,化了又凝,残留着暗红的血迹,有的已经冻成了黑褐色,与白雪相映,格外刺眼。昨夜值哨的守卒正扛着兵器、拖着疲惫的脚步下城,接替的今日守城的兵士,则冒着风雪,在军官的带领、喝令下,一队队登城,有的扛着长矛,有的背着弓箭,还有的抬着滚木、礌石,在城垛间穿梭,抓紧时间做着备战,紧张而有序。
“辰时初了。”身前传来李善行的声音。
原是李公逸在问时辰。
脚步声响起,一名校尉快步登上城楼,对着李公逸行了个军礼,禀报说道:“总管,本团兵士已抵达守御地段,做好了战备!”李公逸点了点头,嘱咐了几声。这校尉退下。接着,又有数名校尉接连上到城楼,都是禀报本团已到指定防区。负责驻兵,也就是预备队的各团校尉也相继来禀,预备队各团有的在城头坐地待战,有的在城墙下待命,随时可支援各处。
王佛子趁这空儿,掏出胡饼,掰了一块塞进嘴里,干硬的饼渣剌得喉咙生疼,他忙从皮囊里倒出些冷水,仰头灌了几口,才勉强咽下去。其余亲兵纷纷效仿,趁着这间隙补充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