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章 习以为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章 习以为常 (第2/3页)



    他换下宋佑,换上谭兴昌,把他顶在最前面。

    王烈和池震在他身后,像是影锋,又像是进攻前卫。

    而原本在这个位置的傅晓峰则位置后移,和苏巨组成了后腰。

    至于卢常青和秦桉两个人还是在边翼卫的位置上。

    后卫线上三个人不动。

    这么一来,中国队的阵型从最开始的352变成了3421,阵型变了,球员变了,战术上也有改变。

    谭兴昌很明显充当起了进攻的桥头堡,发挥他人高马大,能控制球,还能做球的优点,丰富中国队的进攻套路。

    中国队的进攻设计也和352阵型不一样了,在有些进攻机会里打的更加简单,比如会直接长传找前场的谭兴昌,或者边路传中找谭兴昌。

    充分利用他进攻桥头堡的作用,给王烈、池震,或者其他中国队球员创造机会。

    王烈和池震两个人也会在比赛中客串一下前腰,串联前后场。

    位置后插的他们活动范围更大了,同时对于这两个都能拿球能远射,有极高单兵作战能力的球员来说,撤出禁区,无异于是“虎归山林”。

    谭兴昌做肉盾在前面顶着,他们就可以在外面尽情输出。

    何振勇这个调整的想法其实挺好的,但实际表现却没有达到他所想要的效果。

    当然他并不意外,也不失望。

    因为他知道这才是正常的。

    毕竟一个战术都还没有完全练好呢,又来一个。

    他的球员又不是可以预装程序的机器人,只需要一个切换按钮就能完美踢出不同的战术要求。

    所以换人调整之后中国队的表现明显不如换人前,出现了一些低级失误,甚至还让伊朗队威胁到了球门。

    看见这一幕,骆锦忍不住说:“何指导又在做实验了……”

    赵川峰笑呵呵地说:“在主场领先三个球的情况下,试验一些新东西,倒也无可厚非。”

    随着何振勇不断换人,伊朗队的攻势也越来越猛。

    最终在第八十二分钟的时候伊朗队终于利用一次角球机会,攻破了中国队的球门。

    如果这个进球是发生在十分钟之前的第七十二分钟,那么现场的中国球迷都会紧张一下。

    但是现在才进球,很多中国球迷们都只是在短暂的失落之后就重新唱起了歌。

    就连网上也没有多少中国球迷骂何振勇和中国队的。

    毕竟留给伊朗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进球后的伊朗球员也没有庆祝,而是直接冲进球门抱起足球就往回跑。

    显然他们也知道自己时间有限,必须抓紧时间让中国队开球。

    不能否认,确实存在最后十几分钟时间里连进两球扳平比分的情况出现。

    但因为中国队这场比赛哪怕是和伊朗战平,都能提前一轮获得出线权,所以中国球迷们的心态很放松,不会因为一个丢球就剧烈起伏,坐上过山车。

    中国队的球员们也很放松,没有因为丢了一个球就惊慌失措,送给伊朗队更多的机会。

    在比赛进入伤停补时之后,比分还是3:1,中国队主场领先两个球。

    无论是看台上的球迷,还是网络上的,都已经提前开始庆祝。

    伤停补时五分钟之后,来自泰国的主裁判吹响了全场比赛结束的哨音。

    球场看台上的欢呼声达到了最高潮!

    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骆锦条件反射地扯着嗓子大喊:“比赛结束!我们出线了!再次出线!这是中国队连续第七次参加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而不出意外的话,这也将是王烈第六次参加世界杯!他也成为了世界足坛历史上首位六次参加世界杯的球员!三十八岁的他还在创造历史,书写传奇!”

    中国队的球员们没有在场上庆祝胜利,而是纷纷跑到场边,换上早就准备好的纪念T恤。

    是由中国队的客场球衣改的。

    正面印有:“世界杯我们又来了!”字样,背面则是统一的数字号码:

    8

    这是中国队总共参加世界杯决赛圈的次数。

    足足八次——2006年是第一次,接下来从2014年到2038年,连续七次。

    其实很可惜的是,2010年那次中国队缺席了,没有能够打进去。否则就是连续九次参加世界杯。

    不过也正好是那次冲击世界杯失败,给所有中国足球人敲响了警钟。让他们意识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并没有因为2006年参加世界杯,就算是取得了成功。

    他们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正是因为把打进一次世界杯决赛圈当成功,才让大家产生了急功近利和骄傲自满的情绪,最终导致了被人寄予厚望的中国队无缘2010年世界杯。

    也幸好有这次失败,让中国足球人又低下头去,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地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