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1/3页)
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第十六面。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引用《宗镜录》来说明“十世古今,不离当念”的一个道理。“又《宗镜》云,过去未来无体”。从现前一念心识来观察过去是不可得,从现前一念心识来观察未来也不可得,就像龟毛兔角一样,都是不可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心识是刹那的熏习,都是属于现在,现在这一念,下一个也是现在这一念,下一个也是现在这一念,每一个都是现在这一念,而每个这一念都涵盖了过去,也涵盖了未来。所以讲唯属现在。
“现在正起妄念之时,妄念违真,名为初识。非是过去有识创起,名为初识也。”
这个观念是很重要了。意思是说,我们讲无始无明。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就开始有无明,无量劫来慢慢慢慢地累积到现在。那么这个无始无明是怎么安立的呢?说现在正起妄念时,这个妄念违背了真如理,这个就是初识,这个就是无始无明。而不是过去有一个无始无明,离开我们这一念心识单独地生起,而安立作无识无明。无始无明就是你现前这一念无明,离开你现前这一念无明,没有无始无明。说你现在修我空观、法空观,把现前这一念无明破坏了,你说还不够,为什么?我破坏了我现前这一念无明,我还有无始无明没有破,没这回事情。
讲一个譬喻。千年暗室,一灯即明。说这个暗室已经暗了一千年了,你把灯打开以后,把这个千年暗室给破坏掉了。你说我破坏的是现前这一刹那的黑暗,它已经暗了三千年,我要次第地破坏。我要把昨天的黑暗也破坏,前天的黑暗也破坏,乃至于三千年的黑暗也破坏吗?没有这回事情,千年暗室是一灯即明,无始无明就是你现前这一念无明,离开了现前一念就没有少法可得了。所以这个地方正是说明了过去、未来是没有自体的,“刹那熏习,唯属现在”。我们每一个都是现在一念,下一个也是现在一念,也都是现在一念。所以从这个观念,蕅益大师做出诸法真实相的一个总结。
故知横该一切处,竖通无量时,皆是即今现在一心,更无别法。
说我们生命当中,从空间来说“横该一切处”。你要到人天去得果报,到三恶道得果报,到极乐世界得果报,或者你成就了佛,这十法界横该一切处。时间上“竖通无量时”,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又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无量无边的过去,无量无边的未来。这些无量无边的时空构成我们一个错综复杂的生命,其实“皆是即今现前一念心识”,离开了这一念心识,就没有少法可得。这个就是把整个唯识的宗旨——“万法唯识”,一切的万法唯独是你现前一念心识,离开现前一念心识,就没有少法可得。
古德讲出一个偈颂,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一念心,全体即法界”。说这个法界圆融体,法界在时间上是有过去现在未来,在空间上有十法界。不管这时、不管是空,这个是圆融无碍的。无量无边的时空这个圆融体,作我一念的明了的心识,“法界缘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一念心,全体即法界”,离开我们这一念心,没有其它的法界可得。
佛陀有一个弟弟叫难陀尊者。他娶了迦毗罗卫国里面最美的美女当他的太太,他也爱着她的太太,他们俩感情很好。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到难陀尊者的地方去托钵,难陀尊者在为他太太梳头发。但是他哥哥来了,就跟太太说:我添点饭菜去供养我哥哥,马上回来,你这边等我一下。就拿着饭菜就去追释迦牟尼佛。但是难陀一跑,释迦牟尼佛就快;他一慢,释迦牟尼佛也慢,永远保持距离,就追不到佛陀。这样子一直跟就跟到了精舍,回到祇桓精舍。回到祇桓精舍以后,他拿着饭菜,释迦牟尼佛就强迫舍利佛尊者,把难陀尊者给剃度了。剃度以后就留在僧团了,不回去了,随众作息,依众靠众。
但是这依众靠众,本身不是他自己的心情,因为他只是想要添饭去供养佛陀,怎么知道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不过人也是受熏的,熏习,整天在僧团里面上早晚课,跟三宝这些清净庄严的境界接触,也慢慢慢慢起欢喜心了。但是人还是有烦恼,有时候想想他太太,也是有很多的烦恼活动。有时候起善念,有时候也起恶念,就是这样子。早晚课的时候正念分明,有时候失去正念的时候,贪烦恼、嗔烦恼还是活动。
当然佛陀的大圆镜智,“如来悉知悉见”,一切的境界佛陀都知道。佛陀有一天用神通力,就带着难陀尊者飞到天上去。飞到天上去的时候,经过一个森林,有很多的猴子,有一只母猴长得很大。佛陀说,难陀,你太太跟这个母猴比起来怎么样?说这当然是我太太庄严,我太太是迦毗罗卫国最美的美女,这个母猴怎么能比呢?释迦牟尼佛默然,表示同意。就带着这个难陀尊者就到那个忉利天去了。到忉利天呢,这忉利天的境界那当然是一个放逸的境界。那是一个可乐果报,世间的欲乐,有的男众带了很多的女众,就是这个地方吃喝玩乐。
这当中有一个地方,有个宫殿很多的女人,但是没有男人,在那地方布置环境。释迦牟尼佛说,难陀尊者你去问一问,为什么其他都有男人,这个地方没有男人呢?难陀尊者就过去说:欸,你们这个地方怎么没有男人呢?这个女众说:我们这里的这个王,主人是人间的难陀尊者,他因为出家的因缘,在三宝当中积集了这些功德,他死了以后做我们的丈夫。他说我就是难陀尊者。这不可以,你是一个人的果报,你要死了以后才可以过来。但是他内心欢喜,有这一个希望。佛陀问难陀尊者说,你看看那个天女跟你太太比起来怎么样?难陀尊者说:我太太跟这个天女比起来,就像是母猴一样。所以人这个果报也是比较的。
那么佛陀又带着难陀尊者到地狱去了,很多苦恼的境界,刀山油锅。这当中有一个油锅,这个狱卒正在烧火,其他的油锅都是,狱卒拿那个人丢到油锅里面去把他炸死了,再把他铲出来,变成一个骷髅头,春风吹又生,又把他铲进去,又丢进去。但是这个油锅里面正在起火,没有人。佛陀也说你去问问看,为什么这油锅没有人呢?这狱卒说:这个人间难陀比丘,他因为出家的因缘生天,天人果报受完以后,他过去动这些恶念,就来到地狱里面受这个油锅的果报。那么难陀尊者回去,他知道这个油锅的果报以后,就不敢再打妄念了。开始修习圣道,就从四念处当中观察无常、苦、无我,悟入到毕竟空。这个时候从凡位入了圣位,就把无量无边的这些有漏业力统统息灭了。
这个意思说,我们讲这个因果的道理,说他为什么生天呢?哦,他有善业的因缘生天;他为什么到三恶道去呢?他有恶业的因缘到三恶道去,这个业感缘起。其实这样子解释因果是很粗的,很粗糙。从唯识的角度解释因果,他为什么到了地狱油锅呢?是他内心的烦恼变现出来的,他自己受用他自己所变现的果报;说他为什么到了天上去呢?他内心的善念变现了天的果报。所以说啊,我们平常是不能起恶念。因为我们既然如此地恐惧地狱油锅的果报,地狱的油锅,但是这一切法是因缘生,我们应该断除刀山油锅的因,而这个刀山油锅的因,正是你念念起贪嗔烦恼的时候,念念已经成就了。假设我们不断除烦恼,你是不能避免到三恶道去,因为那个三恶道的果报正是你的烦恼所变现。
所以印光大师强调“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它消灭”。为什么要强调当下呢?打一点妄想有什么关系呢?是有关系的,有很严重的关系,就是会影响你的未来果报。我们要了解说,“横该一切处,竖通无量时,皆是即今现前一念心识,更无别法”。你就不敢打妄想了,因为你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在创造一种果报,就是当下成就。
不过当然,我们从一个角度来说,从一个光明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佛堂当中修止修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子熏习,这个功德也不可思议。你说我在佛堂当中也没有造作什么事,但是你的内心当中就思惟这样的一种法义,心中有光明的智慧,念念能够灭无量罪的。为什么?一切法就是你这一念心识,当你的心识增上了,你的生命就增上。因为离开了心识,没有少法可得了,离开你这一念心识,没有少法可得。
我们过去也讲过一个事情,历史上这个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古时候这个黄河带来很多的丰富的泥沙,通过土地以后,就产生一个肥沃的土地,人们就依黄河而住,就在那地方种一些稻米小麦。但是黄河有时候泛滥,泛滥的时候,就把这个人、畜生、各式各样财产都破坏了。刚开始大家对这个黄河,总是认为有一只毒龙住在黄河里面,它一生气的时候就伤人,对它是逃避。黄河泛滥就逃,但是逃不了就死很多人。慢慢慢慢久了以后,大家就要跟黄河抵抗,不再逃避了。
到尧做皇帝的时候,就命这个鲧来治水。鲧用围堵的方法就失败了,失败以后,这个鲧就被赐死了,就是死掉了。死掉,这个尧也引咎,自己觉得自己对不起老百姓,就把皇帝的职位就禅让给舜,他觉得这个治水失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