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工智能的基础:万亿瓦时电量! (第1/3页)
徐申学在初步了解了集团里各事业部在过去一年里基本经营情况后。
对智云集团内的情况也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掌控。
总体来说,智云集团在过去一年里,智能终端业务维持平稳,智能家居业务半死不活。
PC以及服务器业务也一般般。
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里老样子,智能手机、平板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端内容业务稳中有升,虚拟内容产业里的潜力很好,但是受限于虚拟设备数量稀少,目前潜力目前依旧没有兑现……
云计算以及服务器业务,常规云计算业务一般般,业务本身不怎么赚钱,只是为了消化CPU产能,把传统的卖服务器CPU变成卖算力!倒是GPU服务器销量很不错,但是这是和服务器业务本身其实没啥关系,这本质上还是卖APO显卡……
金融投资业务以维持稳定为主,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也没有什么失误。
智云卫星、智云航空更多的是为了集团以及兄弟企业服务,虽然有营收和利润,但是数量不多,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两块业务的利润加起来,都还没智云卖手机壳和数据线,蓝牙键盘,鼠标等小配件赚得多!
过去一年里,智云集团里得到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利润增长的还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各类新型业务。
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必备的各类算力芯片,APO显卡,PX芯片,EYQ芯片,ZY芯片以及LC芯片等。
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算力芯片的同时,也带动了高性能储存芯片业务的发展,HBM2以及HBM3这种算力卡使用的高宽带内存,技术先进,价格昂贵……这一块业务已经成为了智云储存的重要营收以及利润增长点。
一块APO显卡里,HBM2/3的内存成本,占据百分之六七十呢。
而虚拟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也是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而这两块业务里,智能机器人的增速非常良好,并且规模已经非常大了,成为了智云集团新的营收以及利润增长点。
还有虚拟设备则是潜力巨大,并且这个虚拟业务本身虽然还不赚钱,但是却为智云半导体提供了大量的利润……真说起来,智云集团依靠虚拟设备还是能够大把大把的赚钱的,只是这些利润,并没有体现在虚拟设备业务上,而是体现在智云半导体的芯片业务里。
纵观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可以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说大数据模型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智云集团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
智云集团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从一家智能终端厂商兼半导体厂商,逐步转型为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纽带,重点发展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虚拟产业的综合性高科技厂商。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
一月下旬,徐申学召开了智云集团高级别管理层会议,集团的各集团高级副总裁以及若干核心科学家参会,此外还有几个虽然是集团副总裁级别,但是掌管集团核心业务子公司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上,重点总结了过去一年乃至几年的公司战略,同时展望未来一年乃至几年的发展战略,尤其是技术发展方向!
而会议里,人工智能、算力这两个词是属于最高频的词汇!
智云集团里唯一的一名W15级别的科学家,智云集团首席科学家,智云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还挂了个‘集团高级副总裁’头衔的林安东教授!
在会议里林安东表示,集团现有的智能算力规模严重不足,已经拖累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
目前全集团,哪怕是算上兄弟公司海蓝汽车、仙女山控股、益海科技这三家企业的智能算力阵列,总算力也只有大概两百EFLOPS(FP32,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尽管这个算力规模已经占据全球智能总算力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这依旧不够用!
顺带一提,这个智能算力和通用算力不是一回事,通用算力以CPU芯片为主……
而智能算力,在智云集团的统计口径是属于‘人工智能算力’,是用来训练、运行人工智能的算或者说大数据模型的算力。
以电子芯片里的GPU以及新技术方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为代表……现在智云集团构建的新型大型智能算力中心,是超导量子计算机和GPU芯片一起搭配使用。
林安东教授希望,在未来三年里,集团力争建成两千EFLPOS的智能算力,以满足超大型模型的训练以及各类人工智能业务训练以及运营的需求!
当然,想要在三年内建成如此庞大的智能算力,难度也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会受到AI\APO显卡的产能限制。
同时智云集团里的智能算力的新型重要组成部分‘超导量子计算机’也存在一定的产能局限……如MMK34常温超导体的产能目前比较有限,同时先进的量子芯片在加工上也存在一些工艺上的问题,想要进行低成本大规模量产难度还比较大。
毕竟智云集团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玩的是上万个量子比特,可不是外头那些几十个量子比特,几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可以碰瓷的。
智云集团里使用的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也是需要‘芯片’的……这个量子芯片虽然和传统的电子芯片有些区别,但是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同样非常高。
其组装加工精度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器件堆迭对其精度,要要求达到纳米级别。
为了自动化,大规模,乃至更便宜的生产量子芯片,智云集团的科学家们利用在电子芯片上的经验积累作为参考,尝试开发设计了一整套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了大量传统半导体制造设备。
甚至还走出来了一条分叉技术路线,可以让现有半导体厂商直接生产呢,只不过这么搞出来的量子芯片还不太行,只能作为技术储备继续开发。
现在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的第五代量子芯片,都是采用专门制造的设备,在实验室状态下生产的……不仅仅昂贵,最重要的是产能太低,良率也低!
没办法,这个第五代量子芯片,有上万量子比特呢,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