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1章 四个小组长的淡淡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1章 四个小组长的淡淡危机 (第2/3页)

  走着走着,

    突然陈露阳脚步一顿,

    他往后退了两步,斜着身子往车间角落看去。

    只见最靠近硫化机的一块空地上,项国武正领着二十多个年轻人忙得热火朝天。

    陈露阳眯了眯眼,悄悄观察了半天。

    只见项国武挽着袖子,满头大汗,蹲在机台前比划,时不时伸手纠正一个小伙子的姿势。

    虽然手上沾得全是黑油泥,裤腿也被硫化机喷溅的胶点子弄得乱七八糟,

    但讲起活来中气十足,三言两语就能把复杂的工序说得明明白白。

    一群小年轻踮脚围着他看,各个听得眼睛发亮,看着气氛倒比正式干活还要热乎。

    嘿~

    这项国武,有点本事啊!

    陈露阳挑了挑眉。

    本来这二十个小伙子,是从四个小组硬生生拎出来的。

    人心浮躁、难免犯嘀咕。

    觉得自己是被踢出来的,心里有些情绪。

    可没想到,项国武压根儿没拿什么架子,反而是扑到第一线,事无巨细,边干边教。

    短短两天,这二十个人就跟他混熟了。

    挺好。

    “项哥!”陈露阳招呼了一声,

    “来一趟。”

    项国武正在机床上给大家伙比划,听见陈露阳的声音,抹了把满是黑印子的手,爽朗地应了一句:

    “来了!”

    说着,他把工具往桌上一搁,交代了句“先照我说的干着”,随后大步流星地朝陈露阳走了过来。

    五个人进了办公室,董满贵刚关上门,就听陈露阳开门见山问道:

    “之前厂里试车,橡胶问题解的怎么样了?”

    黄平涛先开口道:“主任,这几天我们共复查橡胶一千二百多件,报废三十多件。”

    “之前赶工那批料,胶套硬度偏高,缓冲垫又偏软,装车一急刹,车身就抖。”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调整配方,换回了合格原料,重新标定了工艺时间。”

    “经过小批测试,试炼硬度、回弹都达标,减震胶套硬度在55上下,缓冲垫在65上下,检测合格率九成九。”

    “周末两天,试车队跑了九十多公里,急刹五次,没再出现抖动。”

    “嗯。”陈露阳点头。

    有问题不可怕,及时解决就行。

    “今天找你们过来,主要是有另一个事。”

    陈露阳道:“周末我跟省大的同学吃饭,他们说实验室的橡胶手套太薄,我想咱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针对他们的实验要求,把手套的厚度往上提一提?”

    嗯?!

    四个人和项国武一怔。

    橡胶车间这段时间忙得团团转。

    操场跑道、锅炉厂密封件、化工厂衬垫,再加上飞升车间和融合车间的关键零部件……

    一个个任务压下来,工人们已经累得够呛。

    现在主任又提出给省大搞实验室手套?

    大家能干的过来吗??

    再说了,

    实验手套,不应该是橡胶厂的活吗?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虽然心里疑惑,但黄平涛还是先开了口:

    “主任,实验室用的橡胶手套,跟咱平时搞的劳保手套不一样。”

    “实验手套要求的是耐酸碱、耐溶剂,所以才用得薄,好操作。要是加厚,得在配方里多加天然胶和填料,让它更结实。可这样一来,弹性就差,戴久了勒手,灵活性也会打折扣。”

    赵跃进接过话茬:“而且要符合实验室要求,还要保证厚度上来、不容易裂。质检这边能盯硬度和拉伸强度,但咱得多做几批试样才能出结果。最近人手紧,时间上得往后排。”

    孙建波慎重道:“主任,真要干也不是不能干,就是得分力气出来。眼下小汽车件正赶工,要插进来这活儿,只能调班,不然两头顾不上。”

    几个人的话说完,屋子里安静下来。

    陈露阳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大家的意思,他听得懂。

    能干是能干。

    可现在人手紧、任务多,这活儿不在本职范围里,插进来就是添负担。

    陈露阳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把目光转向一直没开口的项国武

    “项哥,你啥意见?”

    项国武愣了一下,没想到陈露阳点了自己的名。

    原本他只是站在后头,算个旁听的角色。

    离开车间一年多,他对任务安排、赶工进度这些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