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 他是不是想走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2章 他是不是想走啊? (第1/3页)

    项国武沉默的听着,手里捧着茶缸。

    黄平涛、董满贵、赵跃进、孙建波和他都是多年的班搭班兄弟,谁也不是吃闲饭的。

    但要说到真刀真枪解决难题的本事,大家心里都清楚,还是他项国武能顶得上去。

    此时此刻,对于陈露阳对他的器重,他内心是很感动的。

    可正因为如此,项国武才更觉得为难。

    橡胶厂那边早早已经对他放了话,只要他点头,马上就能过去当车间主任。

    可陈露阳对自己的态度……实在是真心实意,托付沉甸甸。

    扪心自问,陈露阳对自己一直都很不错。

    况且如今车间确实是缺人的时候,

    现在走,等于把问题和兄弟们都撂下;

    要是留,又怕失了那边的机会。

    挣扎半天,项国武看着陈露阳满脸郑重的模样,犹豫了一下,随后闷声道:

    “主任,你放心。我一定会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把油路软管的事情解决。”

    等到把这桩麻烦彻底处理明白,再决定是走是留吧。

    陈露阳一乐:“项哥,有你这话我就踏实了!”

    “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方便,你就直接跟我说。我能解决的一定给你解决。”

    “只要咱们能把车间的质量守住,把任务干出来,其他的事怎么着都行!”

    瞧着项国武离开办公室的样子,陈露阳目光沉吟。

    这个项国武……状态不对啊!

    上次在他家,陈露阳就觉得这个项国武语言又止的。

    到了今天,这个感觉就更强烈了。

    ……嘶,他不会是想走吧??

    这个念头一冒出,陈露阳心里立刻觉得八九不离十。

    换成是自己,假设车间来了一个能钻研的技术骨干,又是一个在原单位干的不是很舒心的,没有正确位置技术骨干,

    那势必要千方百计采用多种手段,努力把人给拉拢过来!

    绝无放过的道理。

    可是不对啊……

    陈露阳眉头微微一皱。

    他既然想走,又为什么回车间接油路软管的活?

    而且刚刚,陈露阳说橡胶手套的时候,项国武的反应也很专业。

    不仅专业,还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能干”的,积极性比其他四个小组长都高。

    可越是这样,陈露阳心里越觉得不踏实。

    项国武那个状态,不是全心扎在车间里的劲头,更像是临时替兄弟们顶了一句,先把问题扛下来。

    再一回忆之前项国武的回答和反应,陈露阳轻轻摇了摇头。

    这项国武,暂时还是靠不住……

    想要把车间稳住,还是得加强工人培训,培养新的骨干力量才行。

    陈露阳一个思索,心里渐渐有了盘算。

    首先,项国武手里那二十个被抽出来的小伙子必须盯紧。

    既然项国武能服众、有技术,就先借他的东风,让他把这帮人带起来。

    等这些年轻人能独立站到机床前,哪怕有一天项国武真走了,车间也不至于掉链子。

    接下来,再从这二十人里挑出几个悟性高、肯钻研的,重点培养。

    让他们在质检、配胶、模具这几个关键环节轮流锻炼,跑一遍全流程。

    哪怕最后只熬出两三个骨干,也足够支撑起一个车间的未来。

    想到这里,陈露阳眼角一抬,眼神重新透出那股子年轻主任特有的锐气。

    且不说橡胶手套至少要一个月的周期,光是油路软管的改进,快也得一两个月,慢则拖到半年。

    时间虽长,

    可对陈露阳来说,正好。

    半年时间,足够他把新的人才磨出来。

    而且话再退回一万步,

    他橡胶厂能来机械厂挖人,他就不会去橡胶厂挖人了?

    但不管咋说,

    目前还是得想想招,让项国武多留几天才行!

    想到这,陈露阳毫不犹豫站起身,向着于岸山的办公室走去。

    对于陈露阳改进省大实验室橡胶手套的提议,于岸山的态度很模棱两可。

    总结就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几句话就把陈露阳支到了王轻舟的办公室,让他去找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