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50章 加封上柱国,大闲人刘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50章 加封上柱国,大闲人刘宽 (第1/3页)

    刘宽想了想,道:“天工院目前诸位同僚中,以黄淮为人最为持正,且在自然科学方面学识也颇为不错,可为院正。”

    “此外,杨士奇为人干练、通晓俗务,又在天工院办事多年,可为院副辅佐黄淮。”

    “至于那些科学家、研究人员,只需保证他们的待遇、地位,让他们能专心各自的研究项目即可。”

    朱雄英听了微微点头,因为刘宽所推荐的人选倒是跟他心中的人选差不多。

    只不过,他心里更属意杨士奇为院正——此人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识差了些,但办事却很好,至少很懂得揣摩他的意思。

    然而,朱雄英想起原历史上,杨士奇乃“三杨之一”,且是三杨的核心。很有可能就是原历史上,文臣通过内阁获得与大明皇帝暗中分庭抗礼之权的核心人物,心里就对此人多了几分提防。

    念及此处,朱雄英便道:“那老师致仕后,我便让黄淮接任院正了。对了,对于天工院、自然科学院将来的发展,老师可有什么建议?”

    刘宽道,“如今天工院、自然科学院中研究单位众多,且每年乃至每个月,都不断有新的项目申请。”

    “这固然是我大明科学蓬勃发展的一种象征,但并非所有的研究项目都值得投入资金、人力去搞的——有些研究项目本身就是条死路,投入再多也会徒劳无功;而有的研究项目即便成功,意义也不大,得不偿失。”

    “咱大明如今虽然有钱,科研人材也越来越多,却不可肆意浪费。因为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只怕以后问题会越来越大,最终成为朝廷的一大财政负担。”

    “所以,臣觉得今后自然科学院得成立一个专业的项目审批小组,专门来负责审批哪些项目值得立项研究。”

    “同时,朝廷每年对天工院、自然科学院的财政投入也该有个预算,不能随意拨发。”

    朱雄英很聪明,一听刘宽这话就明白了。

    其实如今大明每年给予天工院、自然科学院的财政预算也是有定数的,只不过这个定数基本由皇帝和刘宽两个人确定,且主要是由刘宽确定。

    因为刘宽来自后世,有后世的见识,很多项目一了解,就知道其前途如何,值不值得立项研究,又该投入多少钱财、人力。

    刘宽一旦退休,没了人指导,自然不能再用以前那种以人为主的审批办法。

    如此一来,成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