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谋划为英国 (第1/3页)
关于美国人所提出的条件,西班牙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显了。西班牙允许美国加入协约国共同对英国和德国作战,也允许美国占领英国的古巴殖民地,接管英国在巴拿马运河的股权。
但这一切的前提,需要美国自己派遣军队去占领这些土地。协约国不会派出一兵一卒帮助美国,也不会干涉美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
卡洛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想让美国和英国之间互相消耗,让双方狗咬狗,好让西班牙在背后捡便宜。
美国政府当然也清楚卡洛的想法,但美国政府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虽然美国也能加入同盟国,可同盟国如今可是劣势方的角色。除非美国能够动员出数百万的军队帮助同盟国扭转颓势,否则美国加入同盟国也是徒劳,不可能改变欧洲战场的格局。
对于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来说,他加入世界大战的前提,是想让美国稳妥地处于战胜方,而不是赌上美国的国运去打这场世界大战。
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态度,也就导致美国在同盟国和协约国的选择上,明显是更加偏向协约国的。
虽然俄国国内爆发了动乱,但东线战场的局势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崩溃。况且英国也爆发了爱尔兰独立战争,要是爱尔兰人胜利了,英国的局面未必会比俄国好多少。
美国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此时不加入世界大战,可能未来再想加入世界大战,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毕竟在局势已经彻底明朗的情况下,战胜国可不愿意平白无故多出一个分蛋糕的国家。
美国大使在将卡洛的相关态度转告给政府之后,威尔逊总统和自己的几位心腹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决定推动美国加入世界大战,好赶上世界大战的最后一趟末班车。
只不过和欧洲国家不同,美国总统的权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正如同威尔逊总统提议的国际联盟最终没有美国那样,如果宣战的提议得不到参议院的认可,纵使是美国总统,也是没有权利向其他国家宣战的。
在经过讨论之后,威尔逊总统和他的心腹一致认为,想要推动美国加入世界大战,就必须得在美国国内培养相关的舆论,让更多美国人的观点都偏向主战派而不是和平派。
在培养国内主战舆论的同时,还要对反战派进行打压。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反对战争的,这也是威尔逊总统能在19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凭借明确的反战态度最终获胜的原因。
如今要走向主战派,威尔逊总统面临的难题实际上是很多的。当然,如今处于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如果能用比较明确的支持爱尔兰独立的方式,想必是能获得大量爱尔兰选民的选票的。
爱尔兰人作为美国的第二大群体,如果能够获得爱尔兰移民的支持,推动美国参加世界大战就能获得更多的保障。
但有一点也不得不进行防备,那就是作为美国第一大移民群体的德国裔的反对。
虽然美国并不想和德国站在对立面,但如果加入协约国的话,美国也是需要向德国宣战的。
一旦美德陷入战争,在美国的这近千万德裔移民,将成为反对威尔逊总统的先锋。
怎么处理这近千万德裔移民,变成威尔逊总统率先要解决的难题。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旦处理失误,这些德裔移民的反对有可能迫使威尔逊总统下台。
虽然这是一个相对棘手的难题,但对一位能力优秀的政治家来说,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麻烦。
近千万德裔移民的反对有可能迫使威尔逊总统下台,那么让这近千万德裔移民无法有效发声不就行了。
各移民群体的政治力量不是靠总人数来决定的,而是靠移民群体所拥有的议员数量外加资本的力量来决定的。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解决这近千万德国移民带来的麻烦。毕竟美国在历史上也是加入协约国这边的,这其实也代表着,历史上的美国政府也是需要处理这一难题的。
历史上的美国政府是如何处理这些难题的呢?
其实也就是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孤立德裔移民群体,完全废除他们的政治力量。
在整个一战和二战期间,美国的所有白人移民群体中,最受孤立和迫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