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路围剿德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路围剿德国 (第1/3页)

    俄国内战一打响,整个俄国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不管是俄国国内的各大城市还是前线的军队,此时都需要选择自己效忠的目标。

    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俄国政府也都先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所有不公开认可自己一方的军队和城市都将被视作叛国者。

    一旦被打上叛国者的标签,不仅部队得不到任何来自后方的物资补给,各城市也会面临被其他城市围剿的局面。

    在两大政府的压迫之下,俄国各大城市和军队纷纷开始站队,加速了内战局面的形成。

    相较于城市的选择各不相同,俄国前线军队的选择大致上还是一致的。这其实也是因为苏维埃俄国政权的首都莫斯科距离俄国前线太远,再加上俄国军方高层遍布贵族阶级,促使临时政府很快就掌握了前线的军队。

    不过工人联盟的苏维埃政权也不是软柿子。在确定前线军队无法拉拢之后,苏维埃俄国立刻宣布成立军事委员会,组建由工人联盟领导的苏维埃军事力量,名为工人民警武装部队。

    得益于工人群体极高的忠诚度,在工人民警武装部队成立之后,这支崭新的军事力量很快就突破了十万人,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

    其他没有加入这一支武装力量的工人,也都被安排到了各大军工厂,为苏维埃政府生产足够的武器来装备军队。

    其实从内战的表面来看,拥有沙皇和贵族阶级支持的俄国临时政府还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的。

    俄国前线的大部分军队仍然效忠临时政府,而工人联盟的苏维埃俄国只能临时组建军队,武器也都是自己生产的,质量只能用一般来形容。

    在如此巨大的军事实力差距之下,临时政府应当很快就能剿灭工人联盟组建的苏维埃政府,重新恢复整个俄国的统一。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别看俄国前线拥有数百万军队,实际上这些军队都是无法调动的。虽然德国没有帮助工人联盟的举动,但这不代表德国对俄国临时政府掌控的土地不感兴趣。

    一旦俄国临时政府大规模调动前线的军队,德军必然乘胜追击,占领俄国的大片土地。

    唯一能够调动的就是原本部署在奥匈帝国边境的军队,可这里更加靠近基辅,俄国苏维埃政权的手已经伸到了基辅,他们肯定也会对边境的这些军队感兴趣。

    明明掌握着数百万军队却无法调动,这让临时政府的局面比苏维埃政府更加尴尬。好在协约国几大列强还愿意看在曾经的情面上,支持名义上效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俄国临时政府。

    不过这样的帮助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俄国在不能调动前线数百万军队的情况下,还必须向这些军队提供大量的后勤补给,来帮助这些军队抵抗德国军队的进攻。

    这也代表着对俄国临时政府来说,世界大战并没有结束。虽然获得了来自协约国的好处,但也要帮助协约国抵抗德国。

    当然,如果最终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作为战胜国的俄国临时政府,也是能代表俄国获得战后的利益分配的。

    只是战争胜利前的这几年是最难熬的,俄国临时政府还需要分兵对抗苏维埃俄国政府,面临的压力自然比原本的沙皇政府更大。

    和俄国临时政府一样,目前的德国也是有极大的压力的。

    虽然俄国陷入了内战,但俄国在前线仍然拥有数百万的兵力。可偏偏此时战争的重点又重新回到了西线,如果德国从东线大规模调动军队的话,谁也不能保证陷入内战的俄国临时政府是否会卷土重来,通过战争来获取民众的信任。

    但如果不从东线调动军队的话,面对已经越来越重要的西线战场,德国可没有足够的兵力前去防守。

    随着奥匈帝国退出战争,同盟国就只剩下英国和德国两大超级列强。

    虽然英国口口声声宣称要帮助德国守住西线,可如今的局面是,英国派遣到战场上的军队只有百万人,德军才是东西两线战场的主力。

    德国如此信赖的盟友奥匈帝国都能在战争中背叛德国,更别提中途才加入战争的英国了。

    相较于已经不可抽身的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