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安南新政 (第1/3页)
升龙城。
“侯爷,刚刚收到消息,逆贼胡新波率领部众流窜到了老窝宣慰司。”
张宁说完,李牧嘴角露出了笑容。
胡新波跑的正是时候,他刚刚过来主持大局,就送上了这份大礼。
养寇自重,也要讲究技巧。
一旦玩崩了,就会弄巧成拙。
辽东系在朝中不受待见,除了施家专权形同割据外,最主要的还是养寇自重搞砸了。
无论皇帝,还是朝中文武百官,都认为辽东将门是导致北虏做大的罪魁祸首。
当年北虏弱小的时候,他们有多次机会把北虏剿灭,最后因为各种原因都放弃了。
有些错误一旦犯了,那就没办法洗白。
偏偏辽东将门,在同一个错误上,重复犯了多次。
这就是养寇自重失败的典型。
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李牧肯定不会给安南王积累实力的机会。
现在他自己带兵跑出国去,无疑是最佳选择。
进入异国他乡,安南王就成了侵略者。
丧失了根基之地,想要养活麾下的大军,那就只能和当地土司争抢资源。
别说是发展壮大,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样的丧家之犬,留着也影响不大。
“干得不错,以都护府的名义,嘉奖参与追击的官兵。
三宣六慰,不同于其他地方,必须要慎重处理。
肃清安南境内的残敌后,就停止一切追击行动。
待本侯上报朝廷,请陛下定夺之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围剿。”
李牧当即找了一个借口,叫停了军事行动。
理论上来说,安南都护府有权处理南疆一切事务,其中也包括三宣六慰。
可作为都护,李牧要先上报皇帝抉择,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站在政治角度考虑,有些权力可以有,但不一定要用。
以他对永宁帝的了解,重大事务多上报请示,哪怕拖延了战争进度,皇帝也不会怪罪。
以安南到京师的距离,一来一回折腾下来,没有几个月时间搞不定。
倘若朝廷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争议,拖上一年半载都是常态。
这么长的时间缓冲,胡新波都跑出了老远的路。
沿着他逃窜的路线追击,顺便把沿途的土地收入都护府麾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侯爷,除了西北地区外,安南境内我们清洗的差不多了。
现在士兵们,都等着分田地呢,您看?”
李三七跃跃欲试的问道。
征讨安南进行的这么顺利,除了双方的实力差距外,还有虞军的战斗力突然爆表。
分田地的画饼,对苦出身的草根官兵来说,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按照之前定下的奖赏标准,参战官兵少则获得数十亩地,多则拿到数百亩。
在土地诱惑下,什么毒虫、瘴气,都不是问题。
解决方案,在出征前就培训过了。
遇到毒虫、瘴气丛生之地,直接放火烧山。
遇上沼泽地,直接从当地征召苦力把水排干,变沼泽地为良田。
……
没有环保法案,怎么快捷简单,就怎么来。
在人定胜天的指导思想下,许多高危地区,都在发生改变。
“哈哈……”
“本侯这次过来,就主持给大家分地的。
当初承诺的土地,一亩也不会少。
本侯把安南分成了多个片区,按从北到南的顺序进行了编号,以千户为单位进行抽签。
抽到哪个片区,该千户官兵分到的土地,就在哪个片区。
当然,大家的新驻地,也会在土地对应片区。
为了加强控制,本侯计划在县之下,设立镇村两级管理机构。
原则上百户居民为一村,暂设村长一名、副村长两名,每十户设小组长一名。
千户居民为镇,暂设立=镇长一名、副镇长两名,管理镇中事务。
万户居民为一县……
除了安南当地居民外,还有吸引汉家移民入住,以加快民族融合。
部队下派到地方之后,将会分散驻扎到村镇,大家的土地也会分在其中。
短时间内,下派的官兵,还要兼任地方民职。
未来地方基础岗位,将由退役官兵担任。
……”
李牧简单诉说了自己的计划。
方案并不完备,主要是缺乏足够的官员,只能采取军管模式代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