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九十七章、移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九十七章、移民 (第3/3页)

有办法,李牧的分地政策,对底层民众吸引力太大。

    尤其是一众军户,他们跑的最积极。

    刚开始还有人恋家不愿意离开,可是随着邻居们纷纷报名,这些人也不免受到影响。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两广卫所九成以上的军户,都报名加入到了移民大军。

    这还是消息没传开,不然的话,卫所外面的民众也会跟着报名。

    大量的人口离开,卫所就闲置了下来。

    虽然李牧的经营重心转向了安南,但两广依然是根基之地,不能轻易丢弃。

    经营好了卫所,可是能养活十几万军队。

    放这么一支部队在两广境内,就算未来他从两广总督任上下来,依旧能对当地保持影响力。

    “人口亏空不用担心,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两广地区人口不足,那就从其他省份拉人过来。

    拿着本侯的名帖,直接和各省衙门接触即可。

    尤其是北方各省,天灾人祸之下,外出讨生活的人都可以引过来。

    重点放在陕西,那边的官员会给本侯面子。”

    李牧想了想说道。

    一门双侯的李家,虽然算不上天下第一豪门,但在关中绝对是一道护官符。

    拿着他的名帖过去,有李氏宗族帮忙,移民工作会顺利很多。

    人口虽然是一笔宝贵财富,但灾年遇上的不算。

    对地方衙门和本地士绅来说,灾民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有人帮他们把麻烦弄走,无疑是帮了大忙,大家欢送都来不及。

    灾民一旦进入湖广,后面的路上,到处都是他的旧部。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军队护送。

    “侯爷,从关中引入移民不难,问题是这么一来,钱粮开销就大的去了。

    事实上,光把两广的军户迁徙过来,我们就要付出数百万两的开销。

    相对而言,军户的情况还算好的。

    士兵们在南征中大都有所收获,加上往日里的积蓄,大部分都能支撑在安南重建家园。

    换成其他移民,一个个都穷的叮当响。

    别说是重建家园,恐怕连平常吃饭,都要都护府解决。

    倘若从关中引入灾民,所需的钱粮开销,还会更加庞大。”

    兰林杰急忙劝说道。

    当了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移民的吃喝拉撒,全部都是要钱的。

    长途跋涉肯定要吃饱了才行,在缺乏油水的情况下,平军下来每人一天最少两斤杂粮。

    事实上,这还是少算的。

    粮食不会恰好在中途站点出现,需要花费人力进行运输。

    摊销上运输、管理、加工过程中的消耗,摊销下来人均消耗量怕是得翻倍。

    除了吃饭这个大头外,各种后勤保障,也都是要钱的。

    平均下来,每引入一位移民,都护府最少要支付3两白银。

    并且这些成本,还会随着距离的增加,持续增长。

    都护府虽然靠查抄安南官员士绅,收获了一笔不菲的财富,可这些钱大都用在了战后重建。

    战争中损坏的桥梁要重建,破坏的道路也要修复。

    城市中的废墟,需要安排人清理,然后组织重建。

    要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也是少不了的。

    最关键的是养兵,也是要花钱的。

    短时间内,军费开销可以依赖各省协饷,但这是有时效性的。

    如果不加节制,以李牧的家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耗光。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开销在增加,我们的收入也可以增加。

    战争已经结束,民间经济正在迅速恢复,要不了多久都护府内的商业就会恢复。

    别的不说,光盐税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另外安南境内的矿山,也可以立即尽快恢复生产。

    这些收入,应该能覆盖一半的开销。

    剩下的缺口,熬过第一年之后,就会逐步走上正向循环。

    只要控制好移民力度,就能够挺过去。”

    李牧想了想说道。

    最赚钱的买卖,无疑是垄断经营。

    安南地区的盐、铁、茶、酒水等暴利产品,现在全部都是都护府下属机构,在垄断经营。

    除此之外,矿山也被全部收归国有。

    都护府手中拥有大量免费劳动力,只需要管饭就行,能够大大降低开采成本。

    尤其是那些金银铜矿,开采冶炼之后,都是可以直接铸造货币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