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掘黄河 (第1/3页)
文渊阁。
“诸位,现在该怎么办?”
徐文岳皱着眉头问道。
调查结果,肯定是要对外公布的。
可现在查出来的讯息,根本无法令外界满意。
“直接对外公布吧!”
“甭管大家是否愿意相信,目前就查到了这么多讯息。
百官们天天过来要结果,一直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
谷嘉熙平静的说道。
现在的调查结果,比他预想中好的多。
尽管不知道是哪个王八犊子干的,最起码没查到皇帝身上。
后续有结果最好,实在查不出来,那就甩锅给北虏得了。
“谷阁老,暂时不宜公开案情。
凶手是怎么潜入的,顺天府一众官员为何自杀,这些都没有一个结果。
我不认为敌人能从天上掉下来,顺天府五名官员十二名吏员,更不可能集体畏罪自杀。
不把这幕后黑手揪出来,朝野上下都会寝食难安。”
邱瑞阳一脸严肃的说道。
就差直接点晋商的名。
同北虏联系最密切,又在朝中有不小影响力的,晋商绝对是其中之一。
不过晋商只是为了求财,没道理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勾结北虏去杀一名致仕的内阁首辅。
后续的灭口行动,更是令人不可思议。
天子脚下,皇城跟前,一下子干掉这么多官员,分明就是在向大虞朝发起挑战。
任何有理智的团体,都不会干这种蠢事。
“或许此案没有那么多黑手,就是北虏细作突发奇想,临时策划出来的。
顺天府一众官员被自杀,纯粹是敌人为了转移我们的视线,故意布下的迷阵。
从草原上传来的消息,北虏正在厉兵秣马,随时可能南下。
此时利用万首辅案,挑起朝中各派的纷争,有利于南侵。”
吕泽安顺势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单纯从利益角度分析,在万俊辉案中无论皇帝,还是文武百官都是输家。
除非是孤家寡人,不然就算和万俊辉有生死大仇,也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报复。
只要做了案,就会留下蛛丝马迹。
朝廷一旦下定决心彻查,谁也无法保证,不会被查出来。
“吕阁老的猜测,很有道理。
现在这种时候,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干脆上报陛下,让他决断是否对外公开案情。”
徐文岳想了想说道。
内心深处,他是崩溃的。
在地方围剿叛军的时候,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刚回到京中又遇到棘手事。
如果早知道万俊辉会发生意外,他就在蜀地多停留一些日子,避开这场政治风暴。
现在说什么都晚啦,带着百官和皇帝硬顶,直接把永宁帝得罪死了。
等事情结束后,他们这些人,就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未来但凡是出点儿事,都有可能被皇帝借题发挥。
明知道后患无穷,遇到这种事情,他还是要顶在前面。
朝堂上得罪百官,可比得罪皇帝严重多了。
对清流领袖来说,文人的唾沫星子,比皇帝的刀更有杀伤力。
……
刚入冬,寒潮就席卷了北方大地。
呼啸的寒风下,一支散乱的队伍,来到黄河边上。
“王爷,关中今年粮食又歉收了。
现在打回关中,弟兄们怕是都得饿肚子。
我看还是南下河南吧!
中原大地土地肥沃,随便打下几个县,就能让弟兄们过个好年。”
青年书生开口谏言道。
义军不好混,从关中起兵,一路逃到山西,现在又被人赶了出来。
从现在的局面来看,谁也无法想到仅仅在两年前,大虞朝还奄奄一息。
眼瞅着大厦将倾,大家才赌上身家,想要在乱世中博取富贵。
可惜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终归还是步了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后尘,成为了乱世开启的祭品。
眼下大虞朝缓了过来,他们这些吃了败仗的义军,日子就更难过了。
如果不是官军内部矛盾重重,他们早就埋骨在了三晋大地。
“原本我还想带弟兄们回老家,过上一个团圆年。
现在这种情况,就不去给关中父老添麻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