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掘黄河 (第3/3页)
即质问道。
能够以一介书生的身份,在义军中立足,他是靠脑子吃饭的。
玩儿这种辩论游戏,十个崔老六也不会是他的对手。
略加出手,就把矛盾转移了出去。
质疑他这军事没关系,可若是质疑威武王的决断,那就是要命的事情。
能够在众多义军中脱颖而出,威武王也是一位狠人,在军中一直都是说一不二,最讨厌的就是下属质疑。
“你……”
发现自己被架了起来,崔老六被气的说不出话来。
“行了老六,你心里那点儿小算盘,本王一清二楚。
不就是担心陷入众矢之的么?
实话告诉你,老子也怕!
所以这次行动,不能打我们的旗号。
义军中就数太平王的声势最大,这次的锅就让他背了。
从现在开始,把老子的旗帜降下来,换成太平王那老小子的。
此役之后,本王不信那老小子,还能继续风光下去!”
威武王愤愤不平的说道。
死道友不死贫道。
为了反虞大业,拜过把子的兄弟,他一样能祭献。
……
“总兵大人,我们都是步足,追击叛军肯定赶不上骑兵。
堵截敌军的任务,上面既然交给了辽东骑兵,我们就不用去凑热闹了吧!”
听到下属的劝说,秦天瑞眉头一皱。
为了复兴家业,他都快要魔怔。
可惜现在文武之争正处于微妙时刻,文官集团不会让勋贵系,再增加一巨头。
除非像李牧那种,战场上立下了大功,朝廷不得不封,才有可能恢复他的家族爵位。
事实上,文官们也不是铁了心,要拿掉兴国公的爵位。
看到秦天瑞有崛起的迹象,礼部就提出了方案,挑选血脉近支袭爵。
想要快刀斩乱麻,尽快挑选出继承人,断了秦天瑞的念想。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文官只有建议权,决策权在皇帝手中。
在李牧远封安南的情况下,秦天瑞如果能继承兴国公的爵位,很有可能成为勋贵系下一代的核心。
若是再立下几次大功,勋贵系中又会增加一名巨头。
皮球踢到皇帝跟前,永宁帝表现的非常犹豫。
一方面他想选出贤才为己用,另一方面又担心勋贵系进一步做大。
左右为难之下,事情暂时搁置了下来。
在这种背景下,空置的爵位,就成了秦天瑞奋斗的最大动力。
只要军功足够大,早晚都会有压不住的一天。
“叛军数量那么多,光那一万辽东兵,又能够拦住多少。
从叛军的逃窜路径来看,基本上都是冲着河南去的,我们直接绕到前面堵路即可。
等辽东兵击溃了叛军,我们正好抓逃窜的反王。
朝廷不在乎普通反贼的死活,抓住一名反王的功劳,更胜过击败十万叛军!”
秦天瑞果断拒绝道。
剿灭完这些叛军,关内的战争就结束了。
再想立下军功,那就只能和北虏硬碰。
济南之战的时候,他就和北虏交过手,非常清楚敌人有多可怕。
当时率领的是百战精锐,正面和敌军交锋,也可以不落下风。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他麾下的部队都是扩编来的。
虽然战斗力超过一般虞军,但同北虏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总兵大人,大事不好!”
“前方出现大洪水,疑似黄河决堤了!”
伴随着探马的呼喊,滚滚黄河水,也向着大军位置呼啸而来。
“传令下去,抛弃一切辎重,全军立即向北面高地转移!”
尽管不知道为何黄河水在枯水季节决堤,秦天瑞还是第一时间下达命令转移。
在洪峰面前,个人力量是脆弱的。
大军刚离开不久,营地就被大水所吞噬。
幸好这个季节水位不高,且他们距离黄河有一段距离,给了他们逃生的机会。
成功撤离到高地后,秦天瑞脸色阴沉的可怕。
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就有上千士卒失去联系,比围剿叛军的损失都大。
更糟糕的是失踪士卒,多是身着铁甲的精锐。
甲胄的重量,影响了他们的逃命速度。
营地中被大水吞噬的各项物资,更是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