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章、战略应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章、战略应对 (第3/3页)

的厉害,心里却非常的满意。

    有这些骄兵悍将在,这次北上勤王,才有获胜的希望。

    如果一众将领都怂了,那么接下来的仗,也不用打了。

    北方各省的边军,就是最好的例子。

    明明自身战斗力不弱,遇上北虏的时候,总是打的稀烂。

    最主要原因就是将领们心怀畏惧,到了战场上畏手畏脚,十分的战斗力只能发挥四五分。

    “侯爷,诸位将军求战心切,一时失态情有可原。

    现在是用人之际,就先免于处罚吧!”

    知道舞阳侯没有责罚众将的意思,董子安当即开口卖好道。

    后续南直隶的安危,还需要这些武将保护。

    心里再怎么鄙视武将,面上也要给予礼遇。

    “罢了,看在董巡抚的面子上,这次就放过你们。”

    “秦总兵麾下部队,在此前的大战中损失惨重,尚未恢复元气,这次就留守南直隶。

    其余各镇直接抽签,决定去留问题。”

    舞阳侯当即做出了决定。

    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碗水端平,可不是那么容易。

    既然大家都想参加勤王,那就索性把选择交给老天爷。

    “总督大人,末将……”

    话还没有说完,秦天瑞就在舞阳侯犀利的眼神下,败下阵来。

    勋贵系几位对他予以照顾,那是看在以往的交情上,怜惜是兴国公一脉的独苗武将,希望他能够早日继承家业。

    舞阳侯情况不一样,人家同他兴国公一脉,并无任何交情。

    现在的安排,完全是出于公心。

    想要获得破格优待,他还没那面子。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

    下去之后,立即做好出征准备,半个月之后大军北上勤王。

    董巡抚,大军后勤之事,就交给你了。

    务必要保障大军的后勤补给,少了一粒米,本侯都唯你是问!”

    舞阳侯不容置疑的下令道。

    ……

    在驿卒们的努力下,勤王诏书以最快的速度,向四方传递。

    消息传到李牧手中,时间已经过了两月有余。

    永宁帝没有让他率兵北上勤王,着实有些出乎预料。

    不过考虑到距离问题,他又能够理解了。

    光消息传递过来,就要花费两个月时间。

    按照虞军的行动速度,等大军抵达京师,还不知道要多久。

    援军还在路上,北虏大军就先撤了。

    折腾一次,花费巨额的钱粮,完全得不偿失。

    现在朝廷又不是没得选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自然不会调动他这位世镇安南的汉水侯。

    “夫君,可是京中发生了变故?”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为了南疆的稳定,李牧必须维护好大虞天朝上国的形象,让外界误以为大虞一直处于巅峰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像叛军攻破开封、北虏南下的消息,都只能自己人知道。

    包括下面的许多幕僚,都要严格封锁消息。

    一直到现在,大家都只知道黄河决堤,并不知道灾情已经引发了大乱。

    无法和其他人商议,那就只能夫妻两人交流。

    “北虏入寇,一日便戳破了长城防线,大虞的虚弱暴露在异族眼中。

    往后北方大地,怕是永无宁日了。”

    李牧略显伤感的说道。

    对大虞朝,他是有感情的。

    为了维护这个古老帝国,他也是出了大力的。

    可惜无论怎么努力,这个老牌帝国的下坠之势,都是肉眼可见。

    天灾人祸叠加在一起,已经不是个人力量,能够逆转回去的。

    “长城防线一日告破,这不可能吧?”

    景雅晴睁大眼睛问道。

    如果不是李牧反应快,及时从她手中接过儿子,又是一场鸡飞狗跳的惨剧。

    一岁的年纪,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

    为了儿子的安全,室内都铺上了厚厚的地毯。

    好不容易哄睡着了,若是不小心摔醒,又要忙碌一阵子。

    “有什么不可能的!”

    “本来我朝的吏治就差,陛下继位之后,一度还撤销了厂卫监督。

    百官的胆子,可不就变得更大了。

    你多一份,我多拿一份,层层克扣下去,到了工程项目上注定只能糊弄。

    可惜糊弄的了朝廷,却糊弄不住敌人。

    花费重金打造的防线,就和纸糊的一样。

    北虏稳定了后方,接下来恐怕要日常光顾了。”

    李牧忧心忡忡的说道。

    幸好他反应足够快,如果拖到现在这种时候,他就是想离开,百官也不会放他走。

    搞不好下一任蓟州总督,就轮到他这个倒霉蛋。

    其他时期,担任蓟州总督还能挣扎一下。

    现在这种时节,谁过去都是白搭。

    面对干旱少雨的现状,北疆一众军户的吃饭问题,就是无解的难题。

    朝廷有限的拨款,一路克扣下来,想要让前线官兵喝上稀粥都困难。

    “夫君,听你的意思,陛下没有让你带兵勤王?”

    景雅晴略显惊喜的问道。

    从结婚到现在,两人一直聚少离多。

    长子一岁,两人正准备要二胎。

    如果此时李牧离开,此事又要耽搁下来。

    对高门大户来说,子嗣数量也是决定家族兴旺的关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