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三章、内斗不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三章、内斗不休 (第2/3页)

。一些胆小的官员,也混迹在逃难人群中。

    除了少数能力强的官员,组织起了防御外,勉强保住城池外。

    北奴南下一路横扫,沿途几乎没有受到像样的抵抗。

    寄予厚望的大同镇、蓟州镇、宣府镇,全部都和纸糊的一样,被敌人打的节节败退。

    前线战事告急,求援信雪花般从各地飞来。

    朝野上下都在向兵部施加压力,逼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旦让北奴打进顺天府,再次兵围京师,后果不堪设想。

    舞阳侯的勤王大军,成了兵部上下最后的救命稻草。

    “勤王大军千里迢迢的赶来,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

    就算前线再怎么紧急,也得要人家适应一二。

    据朕所知,上一次两广勤王大军过来,还没上战场就病倒了八千,相当于打残了一个镇。

    如果不吸取教训,恐怕勤王大军十成的战斗力,到了战场上只能发挥五六分。”

    永宁帝一口回绝道。

    登基这些年,年年都在和战争打交道,他也恶补了不少军事常识。

    从下旨让各地组建勤王大军开始,“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这些词就频繁在他脑海中浮现。

    对舞阳侯率领的勤王大军,他是寄予厚望的。

    可不希望这支精锐,因为内部缘故,就这么无意义的消耗掉。

    “陛下,军情紧急啊!”

    “北虏距离顺天府不足三十里,敌军骑兵一天即可杀到京师脚下。

    前线的各路兵马,全部都在勉力支撑,随时可能崩溃。

    为了大局着想,恳请陛下,勒令舞阳侯立即出兵!”

    罗泽风的话音落地,永宁帝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

    不等他做出反应,群臣跟着起身高呼道:“恳请陛下,勒令舞阳侯立即出兵!”

    眼前的一幕,让永宁帝火冒三丈。

    前线局势危机,他自然是知道的,可群臣的表现,还是突破了他的底线。

    口口声声说着战事紧急,实际上背后却有各自的小算盘。

    按照惯例,勤王大军抵达京师,肯定要先觐见皇帝。

    众人急着过来,摆明是不想他见舞阳侯。

    原因非常简单,长城防线一日告破,沿途那么多关隘,都没有发挥作用,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

    朝堂上的一众大臣,或多或少都牵扯了一些,没几个人敢说自己完全干净。

    从防线被捅破开始,文官们就忙着平账。

    可惜有问题的地方太多,以往根本就没有想过会出事,一时半会儿很难清理干净。

    皇帝好糊弄,不等于舞阳侯也好糊弄。

    勋贵集团如果全力支持皇帝,想搞清楚问题并不难。

    甚至锦衣卫本身就掌握了不少证据,没有捅出来,那是锦衣卫上下被折腾怕了。

    倘若皇帝勋贵联合,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颗雷一旦被引爆,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整个文官集团都会陷入被动中。

    为了团体的利益,哪怕反对和北虏决战的徐文岳,也只能被动站队。

    甭管怎么说,现在都必须阻止皇帝和舞阳侯见面。

    后续等北虏抢完了,他们留下的一堆漏洞,也差不多被清扫干净。

    到时候推几个替罪羊出去,就能平稳渡过这次危机。

    何况勋贵系,也不是铁板一块。

    皇帝和舞阳侯关系密切,不等于和其他几位,同样关系密切。

    永宁帝上位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实际上也没少得罪勋贵系。

    双方心里有疙瘩,就很难推心置腹的合作。

    让勋贵们冒着未来被清算的风险,大肆屠戮文官,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武之争固然激烈,但不等于双方就完全没有合作的可能。

    政治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有些政治交易,双方甚至不需要开口,就能够达成默契。

    私底下让渡一些利益过去,事情也就过去了。

    “哼!”

    冷喝一声之后,永宁帝直接转过身去。

    群臣挑明了立场,如果他拒绝调兵,导致战线再次崩溃,一切政治后果就需要他来承担。

    皇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同样需要天下人拥戴。

    京师再度被围的政治影响太过恶劣,大虞朝积累了数百年的威严,将直接毁于一旦。

    这是会动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