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六章 、利益动人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六章 、利益动人心 (第1/3页)

    “如果联手的话,利益怎么分配呢?”

    沉默片刻之后,黔国公孟厉轩再次询问道。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靠盟友的力量赢得胜利,那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相较于汉水侯府,国公府除了底蕴深厚外,实际上并没有优势。

    毕竟,李牧也不是纯粹的草根,祖上同样是开国公侯。

    国公府拥有的人脉关系,人家同样不缺。

    论起在朝堂上的政治影响力,汉水侯府比国公府还要更强上几分。

    “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各凭手段,谁先抢到的就归谁。

    汉水侯的胃口,要比我们大的多。

    我们只是想要消除缅甸王国这个威胁,而他则是想把三宣六慰收入囊中。

    以安南都护府的军事实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没有可能。

    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汉水侯非常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目标。”

    孟修远想了想说道。

    作为邻居,对安南都护府的实力,他是狠下了一番功夫去了解。

    最后得出结论:现在的安南都护府就是一个大军营。

    “一县一千户,一镇一百户,一村一什”的管理制度,分明就是松散版的军营。

    虽然没有搞全民皆兵,却锻炼了官兵的管理能力。

    需要的时候,立即就能以这些人为核心,拉出十倍以上的军队。

    训练几个月,就能初步形成战斗力。

    前面搞的分地免税政策,拉拢了军心、民心,大家愿意卖命。

    “二哥说的不错,安南都护府虽然建立时间不长,但汉水侯的根基却是已经稳固。

    现在急着对外扩张,实际上也是逼不得已。

    南直隶那边,正源源不断的向都护府输送灾民。

    按照汉水侯发布的移民政策,所有从大虞移民过来的百姓,都可以获得五亩免税口粮田。

    如果是荒地,则授田数量加倍。

    都护府衙门,还要按人头补贴一年的口粮,提供必备的农具和种子。

    安南地区的熟地,早就被分配完了,移民基本上都在开荒。

    就算每月涌入十万移民,也要发放一百万亩土地。

    不对外扩张的话,要不了多久,移民就无地可分了。”

    紫衣书生一脸羡慕的说道。

    看似汉水侯府的政策,干的全是赔本买卖。

    可家族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还要着眼于未来。

    人口和土地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就算现在无法产生利润,未来也会带来巨额回报。

    汉水侯兼任着两广总督,赔钱也是先赔朝廷的钱。

    两广的财政收入,除了维系地方开销外,全部扔在都护府的建设上。

    按照这种发展速度,要不了多久安南都护府的人口经济,就会全面超过云南。

    “三叔,你的意思是就算我们不参加,汉水侯也要对外扩张?”

    黔国公孟厉轩皱着眉头问道。

    如果汉水侯府能够甩开他们单干,那就意味着黔国公府在这次合作中,价值并没有那么高。

    发出邀请,更多是礼节性的。

    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混,此前国公府还向汉水侯府释放了善意。

    论起关系来,大家还是远房亲戚。

    “事实上,安南都护府一直在对外扩张。

    只不过前面都是沿着沿海,一路向南进行扩张,势力范围已经深入到真腊。

    安南国过去数十年的努力,全部都给汉水侯做了嫁衣。

    选择向内陆扩张,那是因为前段时间,他们在中南部发现了一片大平原。

    据说土地很是肥沃,面积不比江南平原小,才有了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孟修仁的解释,瞬间令众人释怀。

    对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得上土地更有诱惑力。

    以往中原王朝没有向南扩张,那是因为中南半岛气候恶劣,又是蛮荒之地,不值得花大代价开发。

    可若是出现一片比肩江南的沃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平原半岛中南部地区,我们想要分一杯羹,怕是不容易。”

    孟厉轩一脸惋惜的说道。

    同他们接壤的地区,都是山地高原。

    他们祖上也曾带兵打到过缅甸境内,受制于地理条件和恶劣的气候,最后被迫撤军。

    平原啥的,根本就没有看到。

    通过搜集的情报,倒是知道更南边有平原,可当地人开发利用效率低,没有体现沃土的价值来。

    “公爷,拿下多少土地,对我们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