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永定河决堤 (第2/3页)
原来不是安南都护府太强大,纯粹是这些家伙太拉胯,才有汉水侯横扫南洋诸国。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先这样吧!”
不等群臣开口,首辅姜书翰迅速给出了盖棺定论。
想要在政治上敲打汉水侯,必须找到合适的契机,让天下人信服。
藩国使团告状案,程序上存在瑕疵。
以此为契机搞事情,不仅无法令人信服,稍有不慎还会激化政治矛盾。
辽东镇有一个就够了,再来一个的话,大虞朝就完了。
藩镇割据,一直都是王朝进入末年的标志。
任何一个中央政府,都要极力避免藩镇出现。
尤其是在皇帝年幼的时候,处理中央和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更需要慎重。
汉水侯除了好战一点外,对朝廷还算忠心,没有搞出过幺蛾子。
为了大局着想,必须以拉拢为主,敲打为辅。
北虏猖獗,隔三差五的南下劫掠,北疆早就苦不堪言。
倘若有朝一日北伐,最适合的带兵人选,还是汉水侯。
在许多官员看来,虞军并不比北虏战斗力弱,双方的差距在于骑兵,也在于统帅。
北虏的主要将领,全部都是从战场上打出来的。
南征北战无数年,战斗经验极为丰富,军事指挥能力也是当代顶尖水平。
虞军这边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汉水侯带出来的徒弟。
因为跟着学习的时间短,大部分将领都只学了一个皮毛,即便如此也能和敌军打的有来有回。
上一次大战失败,那是太上皇缺乏战略布局思维,全程被敌军牵着鼻子走。
首辅都开了口,大家自然要给面子。
作为当事人的杜少华,也没再说什么。
能够在朝堂上帮忙说话,已经对得起藩国使臣送的礼。
在针对汉水侯的问题上,文官集团内部发生分歧,自然无法继续下去。
同朝中诸公比,他就一小御史。
跟着摇旗呐喊可以,想主导朝中决策,他还没那资格。
按照内阁给出的处理方案,等三司衙门核实完身份,最快也要一两年时间。
考虑到涉及到汉水侯,南洋地区驻扎的官兵不一定会买账,取证工作将变得极为困难。
案件拖上三五年时间,都属于正常操作。
多了这么长的时间缓冲,安南都护府兼并各国,都成了既定事实。
李牧不出手灭口,朝廷也会想办法,让这帮家伙闭嘴。
任何朝代,“开疆扩土”都是大功一件。
为了这笔政绩,内阁也会对之前的出兵行动予以追认,变成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对外扩张。
没有立即出手,那是大家无法确定,都护府能否在南洋地区站稳脚跟。
毕竟,打天下难,坐稳天下同样难。
“报!”
“顺天府急报,永定河决堤了,大水正向京师席卷而来!”
兵丁带来的消息,瞬间在朝堂上引发轩然大波。
其他地方的灾情,对众人来说,只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
家门口的天灾,大家再也不能这么镇定自若。
参考历史上的历次永定河决堤,每一次都会给京师带来巨大的损失。
“谁主持修建的永定河堤,此人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