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藩镇之忧 (第1/3页)
“施粥啦!”
伴随着衙役的呼喊,无数难民拿起手中的碗和盆,有序的排起了长龙。
不守规矩的,人头已经到城墙上挂着了。
负责维持秩序的京营官兵,可不是好说话的主。
轻则一顿毒打,重则人头高悬。
死了也是白死,有关系背景的,根本不会沦落到难民营。
何况大家也没力气闹腾,每天一碗糠糊糊,没被饿死都算幸运的。
……
“大哥,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看着碗里的糠糊糊,马三忍不住抱怨道。
日子苦,不可怕。
底层百姓的日子,就没几个时候好过。
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都免不了吃糠度日。
逃荒来的路上,他们更是以草根树皮为食,甚至还吃过土。
他们算是幸运的,带着家小来到了天子脚下。
相比日子苦,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朝廷虽然施粥,可每天就提供一顿。
吃不饱,也饿不死。
未来在哪里,谁都不清楚。
“趁热吃吧,今天的伙食不错,还加了几粒黄豆。”
年长的男子缓缓说道。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马大早就被磨平了棱角。
日子再怎么苦,生活总要继续。
冥思苦想是一天,浑浑噩噩也是一天,反正都改变不了什么。
少用脑子,还能减少消耗。
“大哥,我们这些大人能坚持,嫂子和铁蛋他们也受不了啊!”
快速解决碗里的糊糊后,马三再次开口说道。
小孩子肠胃不好,长期吃这种糠糊糊,很容易便秘。
症状严重的,甚至会丢命。
“受不了,也必须受着。
离开了这里,连这碗糠糊糊都吃不上。
你信不信,没有这些兵丁巡逻,我们就是别人的粮食!”
马大冷漠的说道。
他并非不想改变现状,着实没得选择。
在皇城跟前,关系到朝廷的颜面,官府还在着手救济。
换成其他地方,连粥棚都看不到,只有满地的白骨。
如果不是拖家带口,还可以出去放手一搏,但他有妻儿兄弟在身边。
灾年青壮出去,还有一线生机。
妇孺老弱,出去就是人家的口粮。
现在能活着,那就先混着。
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朝廷肯救济,他就能一直等着。
上面的官老爷还说了,等南方的粮食运过来,就能吃上粮。
尽管他不信官老爷们的承诺,但为了生活,还是选择了相信。
“这些我自然知道!”
“可这么耗着,也不是办法。
我听说安南都护府在招人,愿意过去的就给发放一年的口粮,每人还给五亩地。
他们最喜欢拖家带口的,要不我们也去报名吧!”
马三一脸期待的说道。
安南都护府在什么地方,他完全没有概念,反正肯定是老远。
一旦过去了,再想回来,基本没戏。
只要有的选择,没人愿意背井离乡。
可现在他们已经到了绝路上。
朝廷的赈济,只能吊着命,根本填不饱肚子。
想要出去找活干,结果连京城都进不去。
没有办法,城中百姓也要维持生计。
一旦涌入大量的外来人口,不光会影响城中治安,还会打破现有的秩序。
朝廷不希望京师发生动乱,早早就禁止难民入城。
“你也不小了,活了这么多年,可曾遇到过这种好事?”
马大没好气的问道。
关于安南都护府的传闻,在难民营中,他也听了不少。
每隔十天都会招一次人,想不听说都难。
如果只是招募壮劳力,没准他就信了,怎奈安南都护府最喜欢招募拖家带口的。
非亲非故的,人家凭什么花费钱粮,帮他养老婆孩子,更不用说发放土地。
“大哥,如果是上好的田地,肯定轮不到我们。
可若是荒地呢?
据说安南都护府地广人稀,有大量的土地闲置,需要有人过去开荒。
我盘算过了,与其留在这里等死,不如出去赌一把。
大不了荒地开垦出来后,又被地主老爷收走。
我们留下给他们当雇户,实在是不行,当长工也可以。
反正地总是需要有人种的,那边恰好又缺人,没道理把我们赶走。”
马三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