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西海道 (第2/3页)
道,但仆尚未探明!”
什翼补充说道:“西海道虽水草不及河西道,但因地域不同,羌胡习性亦有所不同。如河曲之地,土宜麦豆。赤雪、西海之地,气候多寒,唯得芜青、大麦,兼牧牛马;沙碛之地,以肉酪为粮,逐水草而居。”
“话虽如此,但西海道气候寒冷,汉地百姓难以生活。陇右熟羌、氐人因知耕、牧之法,反而适宜西海道。”
“恕仆冒昧相问,陛下命仆探明道路,可是欲开疆扩土?”什翼问道。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陇右汉、羌参半,朕虽有心西扩,但却力不从心。今探明西海道,乃朕欲辟近道,以便中原与西域联络,并招抚西羌部落,令陇右再无大患。”
陇右与西域所联通的道路,大体就河西、西海二道。河西道不用多说,基本是凉州诸郡的范围。后者西海道,因地理环境不及河西,及有羌人阻挡,一直没有被中原王朝重视。
汉魏时期着重发展河西道,五胡时期由吐谷浑控制西海道。而唐灭吐谷浑后,仅短暂控制一段时间,后来就被吐蕃所攻取。因此对汉人而言,西海道相对是陌生的道路。
今张虞之所以开辟西海道,可不是闲得没事干,而是希望通过招降西羌,开辟西海道,发展陇右诸郡。
毕竟陇右诸郡常年动荡,不乏有贫穷之故。如能得到十万人,乃至十几万人的市场,对陇右诸郡经济恢复有好处。不仅能与之丝绸贸易,还能让西羌充当二道贩子,将中原货物贩卖至西域及青藏的生羌。
贸易能让人得到实惠,那么就不太有羌人愿意反叛。陇右凡能太平无祸,大体过上几代人的时间,陇右诸郡里的熟羌、氐人便能被汉化。而陇右太平了,加上草原上鲜卑分崩离析,朔方诸郡的恢复仅是时间性问题。
至于为何说陇右安稳,有利于朔方诸郡的恢复。
其实看东汉弃郡的前后便能知道,东汉之所以弃郡,主要是因为羌人在陇右动乱,很容易向东传播,令朔方及草原上胡人骚动。
如东汉永初羌乱,便是陇右西羌与关北的东羌呼应,其结果便是羌乱波及冀州。或如西汉时,汉武帝之所以收取河西地,其目的在于切断陇右羌人与匈奴人的联络。
因此陇右对立国于关中的张唐而言,属于是命门的存在,陇右如能安稳,关中便无边患。而陇右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