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得乎其人 (第2/3页)
母族王氏,叔伯为朝廷高官,长者为陛下岳师;妻子刘氏,有汉室血脉,翁丈为幽州旧主,门生故吏众多。”
见无左右旁人,荀攸直言不讳,说道:“以此而观之,太子羽翼渐丰,陛下何故更立?况太子无过,陛下怎能行废立之事。”
“太子虽无过失,但却不及三皇子聪慧!”
张虞将黑子掷入棋筒,说道:“昔光武以长子为太子,后因明帝聪明,遂更立之,朕为何不能效之。况今时不立,及太子长大,家丞宾客云集,废之难矣!”
自从改立太子念头升起,张虞便思考是否可行。
而张虞之所以有心换太子,除了太子平平无奇外,便是担心母族王氏强盛,会反过来影响太子。
尤其张虞通读汉明帝刘庄事迹大为感慨,刘庄为帝可谓是铁血手腕,不准外戚干政,打压勋贵大族,限制豪强实力,从严整肃官吏。
如刘庄上位之后便有对刘秀表达过不满,认为刘秀治国‘其疾未除,刑本不正’。
在对刘秀度田之策上,刘庄更直言不讳点评‘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赢弱,先急下贫’。认为刘秀度田时,刺史太守多不平均,优待豪强,刻薄羸弱。
故张虞能够大胆说,二代皇帝里能与刘庄相比者,历朝历代少之又少,盖能与汉文帝、唐太宗二人相提比论。
因此,为了张唐的兴盛,为了防止太子败坏国事,张虞有意改立张漳为太子。
“陛下恕臣冒昧!”
荀攸侧席行礼,说道:“以庶子代嫡长,先世祸事当令后人戒之,愿陛下深重察之。况光武更立太子,循循渐进行事,望陛下慎之。”
荀攸态度暧昧,他一边劝张虞勿废太子,但一方面却在为张虞分析太子情况。
“朕若废太子,卿意何如?”张虞问道。
荀攸沉默少许,说道:“臣闻陛下师翁近来身体不适,今不如缓上一缓。况三皇子尚少,与其早立为太子,不如多磨砺一番,并观太子才学。臣深受陛下器重之恩,今当为陛下忧思社稷。”
在张虞不断的追问下,荀攸最终表态,若张虞换太子,他会支持。但荀攸却根据眼下情况,劝张虞先熬死岳丈王宏。
王宏作为汉朝老臣不仅资历老,同时因张虞立基于太原,不少中下层文武与王氏有关连,甚至有些高级官吏都是王氏门人。如孙资为王宏学生,计相庾嶷乃王允所举荐,亦或是左冯翊王昶与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