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扬州同乡 (第1/3页)
翌日上午,曹睿从新命名的长乐宫中移驾至扬州州府内,听着裴、徐、王三位阁臣和刘晔、黄权五人一同的汇报。
今日君前商议的是接下来的军事安排,也就是昨夜阁臣们和刘晔尚未决策之事,该急攻还是该缓攻。
“……综上所述,臣是建议急攻的。”刘晔说了一通之后,朝着坐在最上的曹睿看去,却诧异的发现皇帝走神了。
这种事情可不多见,皇帝即位初期的几年以勤政著称,朝中大事小情虽不事事过问,但几乎都是要看一看的。近几年来由于朝政稳定,任用得当,故而皇帝在政事上放松了些,将许多精力放在了军事和四方巡视之上。
但议事走神这种事情还是极少发生的!
刘晔有些愣神,还以为是今日自己与阁臣们说得有些啰嗦了。方才几人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几乎将影响战事进展速度的事项都说了个遍,的确有些冗长。
“陛下?”刘晔小心提醒了一句:“臣等请陛下圣裁。”
阁臣们和黄权也一并看了过来。
“哦。”曹睿随口搪塞了一声:“刘卿方才说到哪了?”
刘晔重复了一遍:“陛下,臣方才总结了臣和徐侍中的汇报,在议论应当急攻还是缓攻。”
曹睿定了定神:“按方才诸卿与朕提及的计算,大军聚于柴桑,粮草可以支应到四月末。急攻与缓攻各有道理,但朕以为还是急攻为好。上月伐吴之战已经取得了相当战果,既然可以乘势而上,就不要再拖延了。”
“今早朕用早膳的时候,蒋卿和顾卿找到朕来禀报过一事。”曹睿目光朝着几人看去:“昨晚宫中宴饮过后,蒋刺史找到了顾仆射,不顾饮酒甚多,二人硬是拽着几位新任的尚书大略盘点了一遍吴地的粮食储备。”
曹睿笑了一声:“按照丹阳、吴郡二郡的供应来算,至少能再为十万大军供应一个半月以上的军粮。要知道,孙权储存军粮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建业,也不是在什么吴县,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