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2章 魔改的《环2》讲什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42章 魔改的《环2》讲什么 (第1/3页)

    MPAA就是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霍兰对张辰发出黑箱邀请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他准备认栽了。

    第二天上午10点,张辰如约来到MPAA,半小时后离开。

    霍兰想要华纳方面重新提交审核,但张辰不同意。

    他知道MPAA就是想要个台阶下,但这个台阶张辰不想给。

    霍兰无奈,苦果也只能自己吃下。

    目前MPAA已经声名狼藉,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让这件事情快点过去。

    当日下午2点,MPAA官网首页弹出醒目的红色公告栏,标题“关于《环太平洋 2》评级调整的声明”:

    经过重新审核,原本被评定为 R级的《环太平洋 2》,正式调整为 PG-13级。

    R级=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需成人陪同观看;

    PG-13级=家长指导级,13岁以下儿童需家长陪同;

    公告中解释,调整原因是“重新评估影片中机甲战斗场景的暴力呈现程度,确认其未涉及过度血腥与残酷画面,符合 PG-13级对‘适度动作暴力’的界定”。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一变动与此前张辰发布的对比视频,还有在福克斯新闻辩论中引发的舆论热潮密不可分。

    消息一出,最兴奋的就是媒体。

    《好莱坞报道者》第一时间推出专题报道,标题用加粗黑体写着“机甲风暴改写评级规则?MPAA为《环太平洋 2》松绑,张辰影响力再升级”。

    文中详细梳理了影片从初评 R级到改评 PG-13级的全过程,还不忘嘲讽:“这是近年来 MPAA最迅速的一次评级调整,背后是观众呼声与市场潜力的双重推动”。

    《洛杉矶时报》则在娱乐版头条刊登了张辰此前在辩论中的照片,配文“那个带着链锯徽章的中国导演,让好莱坞评级体系低头”。

    社交媒体上,#《环 2》改评级#,#PG13意味着什么#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有影迷兴奋地留言“终于能带着弟弟去看机甲大战了”,也有媒体人分析“PG-13级将让影片覆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北美票房有望突破预期”。

    就在媒体纷纷解读评级调整背后的意义时,张辰选择在 MPAA公告发布后的两小时,在自己所住的宾馆召开了一场临时发布会。

    “今天,我代表《环太平洋 2》制作团队,正式宣布将对环球影业提起诉讼。”

    话音刚落,现场相机快门声瞬间密集如雨点,记者们的追问声此起彼伏。

    张辰眼神坚定:“环球影业副总裁丹·斯蒂文森此前向MPAA评审员马克行贿,故意影响《环太平洋2》的电影评级,目的是通过 R级标签限制影片受众,进而压缩宣发资源。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MPAA公平公正的原则,更损害了影片的艺术完整性与观众的期待权。”

    他将手中的法律文件举过头顶,“我们已收集到足够证据,包括环球内部邮件、初剪版与最终版的片段对比,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团队的合法权益。”

    这场发布会彻底点燃了舆论,关于“环球影业操控评级”的讨论愈演愈烈。

    诉讼过程在洛杉矶高等法院有条不紊地推进,庭审现场多次成为媒体焦点。

    张辰团队的律师在法庭上展示了关键证据:一封由环球影业副总裁丹史蒂文斯署名的内部邮件,其中明确写道“通过将《环太平洋2》评委R级达到降低其对《阿凡达》的威胁程度”等字眼。

    此外,影片《环1》与《环2》的对比视频更是让法官与陪审团一目了然,区别实在是不大。

    经过一周的庭审,法院最终宣判:环球影业存在“故意非常规手段影响评级”的违约行为,需向《环太平洋 2》制作团队赔偿 500万美元违约金,并公开道歉。

    判决结果公布当天,环球影业股价应声下跌 3%,公司内部迅速发布声明,宣布副总裁丹斯蒂文斯引咎辞职。

    丹在离职声明中仅以“个人决策失误给公司带来损失”为由简单致歉,至于这么做的原因,他没说,不过媒体倒是分析的明明白白。

    原来丹合约即将到期,环球对是否与他续约唯一的考核就是《阿凡达》的票房。

    《阿凡达》成功,他成功续约,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副总裁。

    《阿凡达》失败,他也得跟着卷铺盖滚蛋。

    《阿凡达》,可是制片成本3.5亿的S级制作,光是宣发成本都达到了1.5亿美金。

    丹的命运与这样的项目绑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这才铤而走险~

    不过更多媒体的解读则是:此次“操控评级”事件其实是好莱坞保守势力试图通过非市场手段打压外国电影人的一种手段。

    而最终的败诉与辞职,则被视作好莱坞保守势力的一次重大挫败。

    经此一役,张辰在北美彻底打响了名号。

    从前,他只是“那个拍中国机甲的导演”,而如今,他成了“敢于对抗好莱坞巨头、维护影片艺术尊严的创作者”。

    《纽约客》为他拍摄了专题封面,标题“来自东方的机甲守护者”,文中称他“用法律与实力打破了好莱坞对非西方导演的隐性壁垒”。

    洛杉矶当地的华人社区更是将他视作骄傲,不少华人影迷举着“张辰,好样的”“中国机甲,全球共鸣”的牌子,在法院外与他合影。

    各大脱口秀节目争相邀请他做客,就连此前与他辩论的杰克汤普森,也在福克斯新闻的后续节目中公开表示“张辰用行动证明了,真正的电影人该有的坚守”。

    伴随着张辰的成名,《环太平洋 2》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

    原本就因“中国机甲”“全球合作”主题备受期待的影片,在评级风波与诉讼胜诉的加持下,几乎成了 2009年末北美最受瞩目的电影。

    票务平台 Fandango的数据显示,影片预售开启仅 24小时,票房就突破了 200万美元,创下当年冬季档预售纪录。

    社交媒体上,关于影片的讨论量较此前翻了三倍,不少观众留言:

    “不管是 PG-13还是 R级,都要第一时间去看”

    “想看看让环球忌惮的中国机甲到底有多酷”

    ……

    2009年 12月 18日,《环太平洋 2》北美首映礼在洛杉矶中国剧院盛大举行,其规模之宏大,堪称好莱坞年度盛事。

    当天下午,中国剧院前的好莱坞大道被戒严,红毯从剧院门口一直延伸到两个街区外,两侧挤满了手持海报与灯牌的影迷,尖叫声此起彼伏。

    全球近 200家媒体的记者架起摄像机,镜头对准红毯入口。

    当张辰与影片主演们一同走上红毯时,现场的欢呼声达到了顶峰。

    影迷们挥舞着写有“张导,我们支持你”的横幅,还有人举着“暴风赤红”机甲的迷你模型,高喊着影片中“全球联合,共抗危机”的台词。

    红毯两侧的展示区,摆放着 1:10比例的“暴风赤红”“危险流浪者”机甲头部模型,金属质感的外壳在灯光下泛着冷光,细节处的纹路清晰可见,引得现场观众纷纷拍照留念。

    剧院内部更是布置得如同“机甲基地”,入口处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影片的幕后制作花絮,大厅两侧的展柜里陈列着机甲驾驶员的服装与道具,就连座椅靠背上都印着影片的 logo。

    当晚 7点,首映礼正式开始。

    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戈萨亲自到场致辞,称《环太平洋 2》“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科幻电影,更是文化交流与全球合作的象征”。

    MPAA主席也罕见出席,在发言中肯定了影片“对动作片类型的创新与贡献”。

    当影片正式开始放映,剧院内的掌声与欢呼声几乎贯穿始终——机甲战斗的震撼画面、全球驾驶员联手的感人情节、中国元素与科幻设定的完美融合,都让观众沉浸其中。

    好莱坞电影,都喜欢在电影开头先来一段小高潮,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张辰也是这么做的。

    电影以《环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