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五章:百官人麻了,又是升格设院,又是科举取士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五十五章:百官人麻了,又是升格设院,又是科举取士的 (第3/3页)



    “济世馆由寿杏侯带领,在医学领域作出巨大的研究成果。”

    “……”

    “经由陛下御批,朝廷决议,正式升格济世馆为济世院,为正三品官署。”

    “设立大唐医学院,招收学子,培养教导,完善医学人才体系。”

    李承乾说完,殿内都没声音了。

    大家都懒得有反应。

    又是一个正三品,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只是有点唏嘘感慨,管不得这几个月,陛下与太子,还有诸公会这么忙碌,又是一点口风都不透露。

    原来事情,真的太大了。

    其他不问,就天工与济世两个,要设立学院就特么夸张了。

    “八:建立健全科举取士制度。”

    李承乾又是丢出一个重磅炸弹,“为确保人才的使用,有效公平的人才选取途径,大量优秀的人才储备,完善人才梯次的结构。”

    “在未来五年里,朝廷将逐渐将科举作为主要的选才制度,凡是入仕为官之人,应经由科举考试后,优中选优,择优录取。”

    科举取士制度。

    他是憋了很久很久,总算是拿出来了。

    之前的科举,李承乾是根本就没有过问的。

    虽说科举是起源隋朝,唐朝也延续了这一项制度。

    但却并不是主要的取士制度。

    世家大族也根本不在意科举,他们都走的举荐,察举。

    就是一些没有门路的,才去走科举入仕。

    而且科举的时候,还不糊名字。

    这不是开玩笑嘛,有什么公平公正的?

    李承乾不干预科举,任由发展,是他一旦把科举列入主要取士的制度。

    世家大族那特么才是要笑开花。

    他们垄断优势,本来就摆在那里,把科举推出来,就是给人家向朝廷输送大量家臣的。

    谁考的过他们?

    那个时候,朝廷才真正的被世家大族给占据。

    所以,李承乾搞的试点教育,就是在为科举铺路。

    这次科举取士,能敲定下来。

    完全是取决于李世民。

    一个是他觉得科举取士对他有利。

    二个是他的天子门生也要上来啊。

    三个是他灭掉半岛三国,威望无双。

    在这样的有利因素下,李承乾才适时推出他的规划。

    换了其他任何一个时间节点。

    别说科举取士制度。

    就特么天工与济世,设院校?还是想想能不能升格吧。

    单是这次与中枢大臣的拉扯,李承乾都扛了极大的压力。

    还要借用李世民的威望,李世民还得站在他这边。

    否则。

    一切免谈。

    科举取士要成为主要的选才制度。

    很多人都失态了。

    他们多少人是靠举荐上位的。

    自己的后辈,还有门生,以后还怎么举荐?

    有的人突然惊恐发现。

    太子说的第一点,与这科举取士遥相呼应。

    他们这些官员是上岸了。

    可一旦落马,那一切不就完蛋了嘛?

    还怎么东山再起?

    不拼家世,拼头脑?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谁敢保证自己文采能力更强?

    麻了。

    彻底的麻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