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5章 黄埔一期的靠拢,中国派遣军的作战会议,特别对策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5章 黄埔一期的靠拢,中国派遣军的作战会议,特别对策科 (第2/3页)



    “惩治暴徒最好的手段便是剥夺他们的生命,至于强奸,没有女人连男人都做不成,至于纵火一说更是无稽之谈,如果我们纵火焚烧掩盖事实真相的话,他们又怎么能够找到这么多的证据?”

    多田骏的辩解其实颇为无力。

    冈村宁次则是出声声援:“阁下说的我亦非常认可,我们眼下面临兵力不足的窘境,中国实在是太大,如果我们不使用一些特殊手段去维持治安的话,我们绝不可能压制住这么多的支那人。”

    “深入异国他乡,我们的四面都是敌人,我们不能够继续去讲日本人的传统为人原则,那不太实际。”

    “对自己人,我们当然讲原则,甚至对蝗协军部队,维持会成员、乃至日占区的良民我们都可以讲原则。”

    一直不怎么出声的安藤利吉这时候也开口说道:“我是支持震慑作战的,面对人力如此强大的国家,使用常规手段恐怕难以见效。”

    “如果采用震慑作战,使得中国人在面对日本人的时候产生畏惧心理,这样或许才能够真正的统治这个庞大的国家。”

    “下面部队作战非常艰苦,我们的敌人寸土必争,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取得战争胜利之后势必会进行一些放松行为。”

    刚刚还在支持多田骏的冈村宁次旋即再度反对安藤利吉的观点。

    “即便如此,我们也需要”

    很显然。

    冈村宁次虽然有意为多田骏辩解什么。

    但是他同样不认为震慑作战真的会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效果。

    秉持这样想法的军官不再少数,冈村宁次便是坚定的反对者。

    所谓的震慑作战其实就是大规模有组织的屠杀。

    所有和游击队,抵抗武装有牵连的民众都采取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

    这么搞下去的话,冈村宁次觉得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效率也是极低。

    这群人之间观点的冲突。

    西尾寿造并不在乎。

    他召开这次作战会议的目的,只是简单的斥责一般,并未有实质性的刁难。

    更像是做个样子,了解一下面部队的具体情况。

    毕竟有句话说的很对,坐在司令部的指挥官很难真正意义上和一线的士兵们感同身受。

    “可以了,我们接下讨论一下,华北方面的战争局势。”

    西尾寿造缓缓出声。

    原本还在争论的几人此时也颇为默契的不再吭声。

    随后,林苍辉在多田骏的示意之下出声:“司令官阁下,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目前情报部门获悉的支那军之重要情报。”

    西尾寿造缓缓点头。

    “首先是支那第二战区当前军力,支那第二战区的总体兵力仅次于支那第九战区,总计兵力数量约为二十八万。

    如按照战斗力进行划分,战斗力最强的为八十八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

    而后是第五集团军、第六集团军、第十三集团军。

    八十八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目前驻扎在晋北前线。

    规模庞大,兵力充足,预估作战兵力在十二万人左右。

    第六集团军驻扎在娘子关一线,预估作战兵力在三万人左右。

    第十三集团军为龙城卫戍部队,预估作战兵力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除此之外。

    支那第二战区下辖王牌第七十一军宋希濂所部驻守林县周边地区。

    第九军裴昌会所部驻守黎城一带。

    第二十七军范汉杰所部驻守平型关-团城口一线。

    需要强调的是,根据混成第十五旅团的战报。

    第五集团军完成了相应的军事改革调整,战斗力有所增强,不过他们缺乏重武器,不擅长攻坚战。

    另外。

    我们收到了相应的情报,经此一战之后,支那第二战区主力各部均遭受重创。

    至少在一年之内无力重新发起进攻。”

    西尾寿造询问道:“是否有搞清楚敌军本次损失,以及敌军重炮部队的具体情况?”

    “阁下,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敌军的重炮部队在本轮的作战之中亦蒙受了较大的损失,飞航第三集团的报告,他们至少摧毁了数十门敌军的高射炮及火炮,从随后的阳高周边地区作战之中,防御部队也感受到了敌军的重武器火力骤然下降。”

    “很显然,出现这种情况只存在两种可能性。”

    “一,他们的火炮数量减少,无法集中使用,最大限度发挥火炮威力。”

    “二,他们的炮弹数量不足,而以支那政府的炮弹产能,他们想要重新积攒出如此数量的炮弹,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林苍辉顿了顿,而后接着道:“娘子关方向的第六集团军装备重型火炮的数量不足十五门,黎城一线的第九军仅装备迫击炮等支援武器。”

    “现如今整个支那第二战区,第九战区的火炮以及高射机枪、高射炮等武器,实际上都来源于国外援助。”

    “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方面,都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此我们华北方面军也有向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