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各方反应,吃味的薛岳(上)(求订阅) (第3/3页)
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人更加看重亚洲战场,看重的是咱们拖住日军主力的能力。。”
赵承绶一怔,随后接着试探性的询问道:“长官的意思是,我们战区,也能争取到一部分美援?”
阎锡山摇了总结,嘴角一瞥意味深长的:“难呀!美国人这帮人,向来擅长的是锦上添花,雪中不会送炭。
楚云飞能在打出名堂,是因为他手中有远征军支‘劲旅’,有史迪威这个美国将军在旁边撑腰,再加上统帅部的全力支持。
我们的战区,地处华北,战略位置虽然重要,但在美国人的这盘棋盘上,怕是还不够啊。”
他拿起楚云飞不久前发来的那份请求调拨五十万担军粮的电报,轻轻敲了敲桌面:“云飞这娃娃,倒是没忘记我们这些老家伙。
我们勒紧裤指令支持他几十万旦粮食,也正好尽了心意。
希望他能在这边站稳脚跟,打出更大的名堂。
将来,有机会的话,也能能拉咱们山西一把。”
阎锡山的思维,在座的将领们都心知肚明。
他们知道,这位“山西王”虽然对楚云飞的胜利感到兴奋,但更在意的,是如何在复杂的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为山西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
这一次的胜利,对他们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一种鞭策,更需要一种需要冷静观察和审慎应对的“变数”。
楚溪春微笑道:“虽然云飞始终不拉帮结派,可是受他恩惠的将领可是越来越多了,照这么发展下去的话,恐怕委员长可就要睡不着觉了。”
“他有什么好担心的,用的人不是黄埔系就是他的老下属..”阎老西摆了摆手,似乎毫不在意。
与第二战区的相对平静和阎锡山的“深谋远虑”不同。
第九战区司令部内部的气氛,则显得有些微妙和复杂。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这位因豫东大捷、长沙大捷而名震中外的“老虎仔”。
此时此刻神色略显复杂:“好一个敏当大捷。”
他麾下的几名高级将领,参谋长吴逸志、集团军指挥官关麟征、彭位仁,杨森、主要干将李玉堂、王耀武等人,则噤若寒蝉,不敢多言。
“远征军主力在楚云飞的卓越指挥下,在缅甸南部地区对日寇形成压倒性攻势,日军防线全线崩溃,正向毛淡棉一线溃逃,我军全力全力追歼,战果空前辉煌。”
“好啊,真是好啊!”
他这几声“好啊”。
尾音拖得有些长,听在吴逸志众人的耳中,却品出了几分别样的味道。
参谋长吴逸志放下茶杯,斟酌斟酌着词说道:“长官,楚长官用兵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远征军此次在战场能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也确实是可喜可贺。
这不仅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也为我们抗战取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是啊,是可喜可贺,是该普天同庆。”薛岳点点头,踱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悠悠地说道:“报纸上还写着,美国总统罗斯福先生对此役高度称赞,决定进一步追加对华援助。
特别是那些远征军急需面的重型装备、运输车辆和飞机,都将优先满足。
我的楚总团长的面子还真是不小。”
他这句话听上去似赞扬,但那股子酸溜溜的味道,在场的人谁听不出来?
商震轻咳一声,尝试缓和一下气氛:“薛长官,缅甸战场毕竟是国际通道的关键所在,盟军方面重视,也是应有之义。
楚将军能与史迪威精诚合作,为党国争取到到更多的援军,亦是在党国之功。”
“嗯,精诚合作,说得好。”薛岳转过身,表面尚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听说啊,史迪威将军对楚云飞却言听计从,楚云飞要星星,史迪威当场就会给月亮。
远征军的那些美式装备,怕是比我们一个战区的家当还要多吧?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汤姆逊冲锋枪、105榴弹炮,还有那些个‘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啧啧,真是让人羡慕啊!”
薛岳目光中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吴逸志苦笑道:“长官,各战区情况不同,统帅部和盟军的战略考量也各有集中。我们第九战区地处中原腹地,牵制日军大量兵力,其战略意义同样重大。
只是在装备分配上,确实有些不太占据优势。
毕竟咱们基本上拿的都是国械装备,若是美械装备还优先供给咱们的话,其他战区也不会同意吧?”
薛岳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
三次长沙大捷,打得惊天动地,靠的是什么?
靠着是弟兄们拿命去填!用我们的血肉长城。
打赢了,嘉奖令一张,勋章一发。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该缺的枪还是缺,该少的炮还是少。
咱们第九战区是什么?难不成在统帅部的眼里面,我们九战区就没那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