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5章 白发人送黑发人(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45章 白发人送黑发人(求订阅~) (第3/3页)

生活还不好啊?让别人踏实把日子过好就行。”

    这是正确的做法,老妈就是再抹不开人情面儿,也要这么做。

    吕尧让老爸老妈继续待在村里,还引得外面的投资机构朝这边砸钱,对同一个村里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好很好的事情了。如果都这样了,村里人还不满足——那关吕尧什么事儿呢?

    至于说那些村里不领情的人……就像吕尧家后面那户在京城挡拆的表亲,人家直接把家里父母都接走,直接跟这个村子断绝了关系。

    吕尧也完全可以那么做。

    大苏又不像南方的粤桂地区,那边的宗族是真有说法的。

    再不济浙州,闽州那边的宗族也是很有说法的,尤其是温州那边,那边但凡说谁家想创业,村里都是会出谋划策的,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门路的出门路。

    这种互帮互助的景象在大苏这边是少见的。

    大苏这边最盛产的,就是后世互联网上诉说《我有一个好高骛远,油嘴滑舌的失败堂哥》的表妹。

    一个为了一丝丝希望撞东墙爬西墙,最后跌的浑身淤青,满头狼狈的男人,被外人笑话也就算了,可在身后,却被至亲之人冠以“好高骛远,油嘴滑舌”的人生墓志铭——明明是亲族,却就这么满眼风凉的看着,觉得他一次次创业一次次失败又继续创业是莫大的原罪。

    因为在穷人家,糟蹋钱,就是最大的罪恶。

    可如果那位堂哥成功了,那他的“好高骛远”就会是“高瞻远瞩”,他的“油嘴滑舌”也会变成“能说会道”。

    实际上,人性使然下,大部分人都是那位“堂哥”的堂妹,温州那样的地方终究还是少数。

    所以。

    吕尧从不在乎村子里的其他人。

    对于吕尧带给村子的变化,也是吕尧要回馈给村子的好处,而是为了提升老爸老妈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连带——简单的说法就是:他们吃上了吕尧的红利。

    如果真的不满足,那吕尧还能说什么?

    吕尧跟着又对老妈说了一些类似的话,总之就是他们在村里洁身自好就行了,真有推不开的事情就先虚与委蛇答应下来,然后把办不成的原因推到吕尧身上。

    但吕尧老妈却不,脸一别当着吕尧的面怼吕尧来维护吕尧:“这叫什么话啊,不能答应的事就是不能答应呗,反正我都这样的。”

    吕尧笑了笑。

    老妈确实恩怨分明,虽然都没上过学,但人情世故上真的不差的。也得亏是有老妈从小言传身教,要是吕尧完完全全继承老爸那为人处世的尿性,他就是从未来留学回来,也翻不了身的。

    跟老妈聊完后,吕尧和林永珍就上楼了。

    楼上的房间不少的,除了吕尧的卧室,还有两间客卧,一间书房,一个杂物间。

    这是吕尧老爸在2010年的时候举债盖的自建房,是他一辈子的骄傲和骨气,只是这份骨气在飞快增长的经济和房地产面前,显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留学未来的时候吕尧也因为这个事儿跟老爸聊过,说当初要是把建房的钱拿去买房多好。

    但老爸总是梗着脖子说住不惯城里,说城里太憋屈了。

    吕尧多少有些感慨过,但没怨过,因为吕尧相信他总能靠着自己的能力,像他老子一样在城市里站稳脚跟。

    实际上吕尧也确实在城市里混的如鱼得水,花花世界总是迎着他而来的,也因为花花世界的投怀送抱,吕尧才能接触到那么多事情那么多人,所以吕尧一直也没能攒下什么钱来。

    毕竟,花花世界的门票和消费,很贵的。

    躺在老家的床上,吕尧感觉轻松舒适,但脑子里却总是萦绕着关于老家的一切……

    而这次回来,吕尧甚至都没敢把自己要去国外的事情告诉给老爸老妈。

    说到底。

    他还是怕的。

    怕老爸老妈担心。

    怕离别有太多牵挂。

    怕.白发人送黑发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