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六十五章 抵达杭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百六十五章 抵达杭州 (第3/3页)



    两人正聊着,又有几位文化界的旧友围过来,都是徐佳莹当年在文化系统工作时的同事。

    大家聊起这些年的经历,从苏州的昆曲保护,到北京的故宫文创,再到乌镇的民俗传承,话题不断。

    一位头发花白的资深前辈,原浙江省文旅的王把头,听完徐佳莹介绍绿翼公益与乌镇民俗结合的模式,忍不住称赞。

    “把流浪动物救助与传统手艺体验结合,既做了公益,又传播了文化,这个思路太新颖了!现在很多公益项目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你们能把两者结合得这么好,值得推广。”

    徐佳莹脸颊微红,连忙说:“都是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还有街坊们的支持。我们只是想,公益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捐赠,传统文化也不该是束之高阁的展品,把它们放在一起,或许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与文化的力量。”

    苏木坐在台下,看着妻子在人群中从容交流,眼里满是笑意。

    平日里徐佳莹总是低调地站在他身后,打理家务、处理后勤,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在文化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到的见解。

    此刻她侃侃而谈,眼神里闪烁的自信光芒,比任何时候都更动人。

    论坛正式开始后,各位嘉宾陆续上台发言。

    有专家分析江南文化的历史脉络,有企业负责人分享文创产品的开发经验,还有文旅局领导解读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

    徐佳莹听得格外认真,笔记本上记满了要点,偶尔转头跟苏木低声交流:“你看故宫文创的‘数字文物库’,咱们乌镇的老手艺也可以做类似的线上展示,让年轻人足不出户就能体验蓝印花布制作、木梳雕刻。”

    苏木点点头,在她的笔记旁补充:“还可以加入互动环节,比如线上设计腊梅纹样,优秀作品能做成实体周边,既增加参与感,又能挖掘潜在创作者。”

    中午会议间隙,两人偷闲溜出会场,打车去了西湖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