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老街区 (第2/3页)
这里的环境很有特色。”苏木笑着回应,与他握手寒暄,“我们昨天已经逛了附近的老街区,深深感受到了广州老城区的魅力,很期待看看永庆坊的改造情况。”
“那太好了,跟我来吧!”陈志明带着他们走进永庆坊,一边走一边介绍,“永庆坊的改造理念是‘修旧如旧,新旧共生’,我们保留了建筑的原有风貌。”
“比如骑楼的廊柱、竹筒屋的格局,同时对内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引入了文创商店、咖啡馆、手工作坊等业态,希望吸引年轻人来这里打卡,感受老广州的文化魅力。”
街区内,老建筑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斑驳的砖墙旁摆放着时尚的艺术装置,老式满洲窗下开着文艺的小店,手艺人在骑楼廊下现场制作榄雕、广绣,游客们穿梭其间,拍照打卡、体验工艺,热闹而有序。
“目前我们已经引入了几位本地手艺人,但感觉传统工艺的融入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和互动性。”
陈志明略显遗憾地说,“您的‘苏州记忆’模式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希望能在永庆坊打造一个‘岭南记忆’主题区域,集中展示广绣、榄雕、木雕、广彩等传统工艺,设置体验区、展示区、销售区,让游客能深度感受岭南工艺的魅力。”
苏木和徐佳莹一边听介绍,一边仔细观察街区的布局与业态,时不时交流想法。
“永庆坊的基础很好,建筑保留完整,人流量也大,很适合打造传统工艺主题区域。”
徐佳莹指着一处空置的竹筒屋说,“比如这个空间,可以改造成综合体验区,一楼设置不同工艺的体验台,二楼作为展示区,展示手艺人的作品和工艺历史,这样既能吸引游客参与,又能传播传统文化。”
“我同意佳莹的想法。”苏木补充道,“还可以开发与永庆坊相关的文创产品,比如以骑楼建筑、满洲窗纹样为元素的广绣书签、木雕挂件,让游客能带走‘永庆坊记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