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七十八章 不虚此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七十八章 不虚此行 (第1/3页)

    两人抬头一看,只见论坛上认识的广州本地学者李教授笑着走过来,他穿着一件浅色衬衫,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显然也是刚忙完工作,来这里觅食。

    “李教授,真巧!您也喜欢这家糖水?”徐佳莹笑着打招呼,热情地邀请他坐下,“快请坐,一起尝尝?”

    “好啊,我经常来这家吃,他们家的糖水很正宗。”李教授笑着坐下,叫来服务员点了一份芝麻糊,“你们今天考察得怎么样?对广州的传统工艺和老街区有什么印象?”

    “收获很大!”苏木放下勺子,语气真诚,“我们今天拜访了林师傅,学习了广州木雕工艺,还考察了永庆坊老街区改造项目,深受启发。广州的传统工艺很有特色,老街区也保留得很好,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活力。”

    “广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气质。”李教授喝了一口刚端上来的芝麻糊,继续说道,

    “岭南文化与江南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江南文化内敛温婉,像小桥流水、苏绣缂丝,讲究意境与细节;岭南文化则开放务实,像骑楼建筑、广绣木雕,注重实用与创新。这种差异,源于两地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生活方式。”

    “您说得很有道理。”徐佳莹赞同地说,“我们在做‘苏州记忆’时,也深刻感受到江南文化的特点,产品设计注重细腻与雅致;但来到广州,发现岭南文化的活力与创新,给了我们很多新的思路,比如如何让传统工艺更贴近市场、更具实用性。”

    三人围绕南北文化差异、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老街区改造等话题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

    李教授从历史、地理、文化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南北文化差异的根源,分享了广州传统工艺的传承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苏木和徐佳莹则分享了“苏州记忆”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南北传统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