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巴格达协定 (第2/3页)
天,发现对方的境遇也一样差,他们现在只想活下去。”
“如果雅各布王对他们坐视不管,大不里士的威严就得大打折扣了,雅各布王不能不管。”
“再说,希腊人的进展简直太快了,我们压根不知道希腊皇帝到底是怎么筹集这么多战争资金的,就像无穷无尽一般。”
马尔穆什叹了口气。
“如果希腊人真的打到亚美尼亚高原,雅各布王会非常难受,亚美尼亚人不一定会为了希腊皇帝发动叛乱,但一定不会为了雅各布王拼死奋战。”
“一百万的亚美尼亚人,纵使分散,依旧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还有,萨法维教团一直力主决战,海达尔纠集了不少人,还纵容信徒洗劫亚美尼亚村庄,获得了不少人的好感,萨法维的力量正在持续增长。”
马尔穆什说着,嘴角泛起一抹冷笑,显然对萨法维教团并不感兴趣。
“雅各布王没有选择,他不能坐看萨法维教团夺取本应属于他的威望,又不能在这种时候对萨法维下狠手,他必须尽到一个君主的职责,发起吉哈德圣战。”
法拉赫闻言,默默点头。
他十分清楚,萨法维教团在近些年势头很猛,海达尔虽然没有一座城池,但却在半个伊斯兰世界拥有信徒,哪怕是开罗都曾出现过萨法维托钵僧的身影。
这种现象与东罗马帝国的扩张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个拥有着极强军事色彩的教团,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仇恨越深,圣战情绪就越浓郁,萨法维的信众就越多。
至于圣战输赢,萨法维教团拥有着一套自洽的逻辑,赢了自然声望大涨,输了也会扯一些诸如“隐遁”,“降临”,“吉哈德圣战”之类的胡话哄骗信徒,继续为下一次军事行动做准备。
再说,就算决战失利,萨法维教团也可以私底下把罪责推脱到逊尼派异端和其他什叶派小团体上,受打击最大的依然是白羊王朝,萨法维的信徒也许还会变得更多。
“我父亲说,雅各布王是个有智慧的人。”
法拉赫熄灭烟卷,看向马尔穆什。
“海达尔的诡计恐怕已经惹恼了他,只是迫于形势,隐忍不发罢了。”
“这是自然,所以他找上了我们。”
马尔穆什微微一笑。
“赛义德教长已经决定响应号召,放下芥蒂,对抗外敌。”
“穆沙沙将会加入战争,站在雅各布王的一边。”
马尔穆什来自于穆沙沙教团,是现任教长赛义德的亲信。
与萨法维教团相似,穆沙沙教团同样是名声显赫的伊斯兰教团,信奉什叶派,可以算是十二伊玛目一系,创始人伊本·法拉赫自称来自于哈希姆家族,在15世纪前半叶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部通过宣教站稳了脚跟,随后又通过军事征服等一系列手段逐渐扩张,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虽然同为什叶派,但穆沙沙教团和萨法维教团在宗教信条上依旧有不小的区别,两个教团均在名义上臣服于白羊王朝,彼此间看不上眼,也一直争夺着更多的信徒。
穆沙沙教团在扩张途中与北边的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有过冲突,也有过和解,在之前的白羊内战中,雅各布以土地和自治权为引,诱导穆沙沙教团站在了他这一边。
“雅各布给出了什么条件?”
法拉赫问道。
“我记得,前几个月,你们还准备趁着他们内战之时从中渔利的。”
“条件丰厚,赛义德教长很满意。”
马尔穆什没有明说。
“我们将为雅各布王提供粮食和军队,去年丰收,粮食足够。”
“除了我们之外,雅各布王肯定还会联络其他臣子,奥斯曼苏丹,卡拉曼贝伊,杜勒卡迪尔,甚至是占据哈桑凯伊夫的阿尤布家族,估计都在联络之中。”
“能打赢么?”
法拉赫突然问道。
“我父亲说,希腊皇帝很不好对付。”
“在海岸边,肯定不行。”
马尔穆什沉默一会儿,方才说道。
“但是,内陆高原依旧是我们的主场,希腊皇帝要是贸然进入,只会看见一个接一个想跟他拼命的游牧部落,哪怕他把全部的希腊人都送去修路,也绝对无法维持补给线,完全放弃骑兵,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
“我们有绝对的人数优势,绝对的骑兵优势和绝对的地形优势,火炮和火枪在高原山地会受到限制,我甚至不觉得希腊人有将重型攻城炮运上高原的能力。”
马尔穆什摊摊手。
“算了,我只是个商人兼顾问罢了,这些事情还得由你们这些大人物来考虑,雅各布王准备在巴格达召开一次会议,届时,大家都会去。”
“这样么……估计父亲的信件马上就会寄给我了,还得跑一趟。”
法拉赫沉吟着,苦笑着摇头。
“我不喜欢这片平原,蚊子实在太多了,室外简直待不下去。”
“习惯就好!”
马尔穆什呵呵一笑,结束严肃的会谈,继续享乐。
烟雾缭绕的地下室中,穆斯林贵人们继续享乐,也许是觉得近在眼前的战争与他们无关,也许是想趁着暴雨前的宁静好好地放松自己的身心。
无论如何,风暴将至。
……
浩瀚的印度洋上,一支庞大的舰队高扬着风帆,三桅战船,武装商船,补给运输船,阿拉伯式帆船,零零总总四十余艘。
这是东罗马帝国的东印度联合舰队,包含了几大总督区的全部主力,旗舰为东印度总督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的座舰“海洋之花”。
从2月开始,东印度舰队便抽出一部分舰船,开始沿波斯海岸不断洗劫,炮击渔船,焚毁渔村,打击商船,在垄断商贸的同时助力战争,这是东印度舰队的老传统了,每一艘新编入东印度舰队的舰船都必须通过洗劫穆斯林证明自己,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波斯人都已经习以为常。
在这种低烈度但持续时间长的沿海打击下,占据波斯的白羊王朝倒是没受多大损失,他们的南部沿海已经在持续不断的打击下几乎成为了一片不毛之地,波斯百姓压根不敢在东罗马火炮的射程内建立定居点,波斯商人也倾向于通过陆路运输,而非险恶的海路。
阿拉伯半岛的商人蒙受了最大损失,几十年前还完全属于他们的印度洋商贸已经被东罗马帝国夺走,几个海上贸易的关键节点均被东印度舰队控制,阿拉伯帆船的落后也使他们没有远洋航行的能力,必须依赖连续不断的近海港口链进行补给,想绕也绕不开。
尽管东印度舰队已经成为了印度洋上的无冕之王,想要彻底控制一整片大洋依旧是十分艰难的,阿尔布克尔克同样与不少愿意亲善的伊斯兰商业城邦签署了条约,允许他们在印度洋商贸中分一杯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马林迪城邦,这个小邦国就因为十几年前的正确选择而走上了繁荣之路,马林迪的商人在阿拉伯半岛的地位节节攀升。
“大人,霍尔木兹港要到了!”
海洋之花号的瞭望台上,水手冲甲板上的阿尔布克尔克大声喊到。
“是否停泊?”
“泊位不够,小型舰船靠港补给,三桅帆船在近海停驻,水手们轮换着上岸休息!”
阿尔布克尔克举起望远镜,看向高悬着双头鹰旗的港口。
“把我的消息通过旗语传递给每一位船长,让他们告诉水手,这场战争结束后,我请他们喝最烈的酒,睡最美的女人!”
水手们麻利地行动起来,海洋之花号旗帜变动,其余几艘大船也变换旗帜,传递消息。
舰队越靠越近,霍尔木兹港中驶出了几艘小船,这座著名商港正在张开怀抱,欢迎着东印度联合舰队的到来。
霍尔木兹港坐落于霍尔木兹岛上,是东印度舰队在波斯湾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坚固的堡垒,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