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不是陛下您的旨意吗? (第2/3页)
……
尚书省六部之中,每年十二月的时候,一般是吏部、户部最忙,再次是礼部、兵部。
刑部和工部都要清闲一些。
然而今年不同,三门峡所有工事都由工部负责,虽然礁石已破,却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处理。
皇帝又下了旨,让工部协助碎叶城建造,这也是一个大工程。
阎立本如今兼任中书令,还要审阅诰书,就更是忙碌了。
今日虽是沐假,他却依然待在书房之中,一待就是一上午,规划着碎叶城的修建图纸。
裴行俭来找过他,希望将碎叶城建成一个小长安。
图纸虽可以仿用宇文恺当年所留,碎叶城却是边境要塞,需要抵御敌人。
阎立本希望自己能设计出一个不被敌人攻陷的强大要塞,成为大唐永远的壁垒。
凭借此城,也能后世留名。
所以,他对这座城池的图纸,不断精修,稍有不满,宁愿花一天功夫改善,也不愿放过。
阎立本正专心致志的琢磨着北城门位置时,忽然听到推门声,随即一阵脚步声接近。
阎立本只当是家人送来茶水,并未理会。
不料,脚步声却一直停在屋中,并未离去。
阎立本头也不抬,问道:“何事?”
无人回答他,而是响起一阵咳嗽声。
阎立本眉头一皱,抬起头来,不由大吃一惊,赶忙起身,长身下拜。
“陛下,您怎么来了。臣阎立本,拜见陛下。”
李治并非一个人来的,旁边还跟着杜正伦和卢承庆。
李治笑道:“沐假之日,阎卿竟还不忘公事,朕虽感欣慰,但也要劝上一句,阎卿,要多多注意身体啊!”
阎立本道:“多谢陛下关怀,臣会注意的。”
卢承庆指着阎立本,笑道:“陛下,老阎别的都好,就是忙起来,容易忘了时间,在三门峡时便是如此。”
杜正伦笑道:“据说工部出身的官员,都有这个通病。”
阎立本笑道:“你们户部官员,难道就不如此了?”
众人顿时大笑起来,氛围一派轻松。
李治走到阎立本的椅子上坐下,抬手道:“都坐下说话吧。”
墙角摆着几张椅子,三人各搬一张,在李治跟前落座。
李治目光先看向阎立本。
“阎卿,有件大事,朕一直让户部负责,不过仅凭户部,难以独自完成。朕就带着卢卿、杜卿来找你了。”
阎立本道:“陛下是要屯田吗?”
工部与户部最大的交集,便在屯田之上。
李治目光看向卢承庆,示意他来说明。
卢承庆道:“阎兄,是这样,从去年开始,陛下便在为长安城粮食发愁,并且制定了两个计划。”
“其一,便是开通三门峡水路,这你知道。如今三门峡水路已开,河道也在疏通,明年三月左右,就能行驶运河船,长安城的粮食危机也算解除。”
“不过这只治标,并非治本。陛下得知关中地区可耕农田减少,主要原因,是秦岭山脉被砍伐严重,导致土地荒芜。”
工部下辖屯田司,阎立本对农事也很了解,听卢承庆一番讲解,很快明白了关窍。
秦岭山脉是工部管辖范围,山林水泽,都由虞部负责。
要想恢复秦岭山脉的植被,绕不开工部。
阎立本道:“臣也听说了秦岭山脉的情况,很多山峰被砍秃,被附近百姓们称为秃山。”
李治道:“所以朕希望你和户部合作,让这些秃山,重新恢复成葱郁的森林。”
阎立本迟疑道:“陛下有旨,臣必竭尽全力。只是臣担心,如果禁止百姓砍树,很多百姓难以过冬。”
杜正伦笑道:“阎尚书的担忧,陛下早有考虑。这一年来,下官在河东建了很多石炭矿场,长安城也新建很多石炭仓,存储大量石炭。”
“这些石炭由朝廷专卖,专供关中百姓,让他们能够用炭过冬,减少砍伐。”
阎立本默默想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