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高安公主的请求 (第3/3页)
税制改革不必着急。
随着官员们不断上奏,越来越多的改制方法呈到李治面前。
各种千奇百怪的法子都有。
每份奏章都非常详细周全,显然是官员们耗费大量心力想出来的,都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不过李治最中意的还是户部尚书卢承庆与户部侍郎杜正伦的联名上奏。
二人是户部官员,提出的建议非常接地气,在李治看来,他们对百姓的需求了解的很深刻,操作性最高。
他们的第一个建议,就让李治非常赞同。
均田制依然是均田制,不修改名目。
原因很简单,租田制中的“租”字,容易引起百姓们的抵触。
第二点,原本李治的想法是先没收所有田契,收归国有,再重新下发。
他们的建议是不没收田契,而是让百姓自己去官府,加盖一道印章。
有印章的田契,将受到官府保护,任何人都无法强行收购其田契。
以这一点作为宣传,鼓励百姓去官府盖章。
最后再告诫他们,盖章之后,田契不能再交易,违者严惩,同时告诉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保护他们田产不被人侵占。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卢承庆等人提议更改田制时,循序渐进,先从最容易的关中地区开始。
百姓都有从众心理,他们见关中所有百姓都改了田契,又没有大的问题,接受度就会大幅提高。
关中之后是河南、河东、山南、淮南诸道。
再接着是江南、剑南、陇右,最后是河北和岭南。
两日后的常朝,李治以此道奏章为基础,又与群臣商议了一些细节,终于通过了这份田制改革。
卢承庆等人见皇帝采用了自己的方案,都感到十分振奋,回到户部后,又开了一个小会。
此时户部整饬吏治的效果也出来了。
之前尸位素餐的官员大多被清除,现在的户部官员都是从各州县户曹、司户中择优扩充进来,皆是有能力、也想有一番作为之人。
如今诸事已经议定,只剩下执行了,每个人都打起精神,一丝不苟的推进这份田制改革。
李治从开年忙碌到现在,终于能长松了一口气。
下朝之后,他原本想在寝殿闭目休息一会,不知不觉却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他感觉胸口有些沉重,睁眼一瞧,便看到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正笑吟吟的望着自己。
李治这才看清,原来是高安公主蜷缩着身子,趴在自己胸口上,仰着小脑袋,望着自己。
李治愣道:“高安,你这是在做什么?”
高安公主扭了扭小身子,笑道:“父亲,您觉得暖不缓和?”
李治不仅觉得暖和,甚至出了很多汗,高安公主就像个小火球一样贴在自己身上。
“呃,很暖和。”他无奈的说道:“高安,你赶紧起来吧。”
高安公主赶忙爬起来,又扶着李治坐起来,一副特别殷勤的模样。
“郑姨娘总说我像个小火炉,所以我刚才就躺在父亲身上,给父亲当火炉用。”她一脸讨好的道。
李治哭笑不得,摸了摸她脑袋,道:“那可多谢你了。”
高安公主抱着他手臂,道:“父亲,我能不能求您一件事?”
李治就知道她有事相求,道:“说吧。”
高安公主道:“您以前对我和阿姊说,等我们长大后,就能去见阿娘了,我们如今已经长大了,您能不能让我们见见阿娘?”
李治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高安公主眼圈儿一红,摇着他手臂,道:“父亲,求求您了。”
李治沉默半晌,想到萧淑妃举报萧氏谋逆,也算立了功劳,自己当年也确实说过让她们见面的话。
“那好吧,明日朕准你们出宫,去见见你们生母。”
高安公主大喜,扑到李治怀里,哽咽道:“多谢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