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以身克欲,乃真修行 (第3/3页)
“此乃常事也。昔年师父开府,不知有多少同门之人,鱼贯而入,多是如心舟这般之人,便是我昔年未见生死之前,亦是如心舟这般。这等你劝说无用,不必在意,人来人往,云聚云散,待百年之后,你再以观,方知何为真修行,何为假修行。”
左良朝真见一拜,已是知得,故不再多想。
真见笑道:“此心舟,我料他必是不能按耐,到底他眷恋红尘,如何能定心修行。”
左良问道:“师叔慧眼如炬。若如师叔所言,有何般法子,能教此师弟幡然醒悟?”
真见笑意盈盈,点头说道:“有,有,有。法子有许多,数不胜数,但归根结底,有一步须所为,若心舟为之,则万千法子可行。”
左良不禁问道:“师叔,此一步为何?”
真见答道:“自渡。若其果真有自渡之心,万千法子皆可为,此一步而出,天地广阔。此一步不出,万法难救。此非你我所能抉择,全在己身。心死则道生。”
左良只道‘受教’,朝真见深深一拜。
真见笑了笑,摆手教左良品读书籍。
左良自是应声。
二人不语,各读手中书籍。
……
流光易逝,秋去冬来,看了些朔风卷黄叶,暮雪掩柴扉。
莫执在府中,虽是抱怨许多,但其却不曾有离去之举,而是任劳任怨,在府中干着琐事。
然这些光阴以来,莫执愈发不耐烦,盖因府中常常无人,只得他一人在忙活,心中有些怨恨,只觉府中神仙有些不公,那府中之人尽在修行,那仙家术法,层出不穷,他就在这儿做些苦力活,日日都须寻柴起灶,入了仙府,却不得仙法,此教他如何忍耐。
莫执正是下定决心,待来日再见着真人时,定是要与之述说,他这些光阴的苦楚。他昔年在安陵国时,常常听闻神仙皆是慈悲心肠,若是他言说苦楚之事,兴许神仙便传他仙法,不教他再是做这些无趣琐事。
正当莫执心中思量之时,忽闻府中有金钟而响,教他心神震荡,一时竟有些恍惚,只觉眉心之间,似有甚物将脱身而出,但片刻之间,此感又消失不见。
莫执不明所以,朝外边走去,要一探究竟。
但他走出室外,便是瞧见左良,王重阳等人皆是出行,似受得相召。
莫执上前问道:“诸位师兄,此钟声自何而来?”
左良说道:“此乃师父相召之声,但闻此声,当是前往瑶台之处,师父定在其中,此声而出,师父相召,或是师父开讲大道,或是师父有事吩咐,当是去得,便是知晓。师弟,你可与我等同去,你意下如何?”
莫执答道:“当是如此。”
说罢。
莫执即是跟随在左良身后,他到府中来后,与左良谈说较多,再者左良面容乃一和蔼老者,较之王重阳与红孩儿,到底让他感到亲切。
王重阳与红孩儿二人并未对此有过多言说,只是与莫执回礼,便是朝瑶台而去。
一众行至半途,便是瞧见牛魔王,孙悟空等人,再是拜礼后,一同朝瑶台而去。
不消多时,一众即是走入瑶台班中,真人登坐高台,自是要开讲大道。
一众遂入班中,等候真人开讲。
莫执坐在最后边,瞧着王重阳坐在高台旁,即是凑上前,问左良,说道:“师兄,为何那位师兄,可以在师父身旁端坐?”
左良笑道:“那是大师兄,自是可在师父身旁落座,大师兄乃承师父衣钵者,乃理所应当之事,不必介怀。”
莫执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未有再言,坐在班中后边,心中有些期待,师父会讲说些甚大道,可能教他得获仙法。
但见此处这般多人皆是到来,连那神猴师叔都已到来,且一副恭敬模样,料想此番必不简单。
莫执一想到此处,便心下火热,打起精神,洗耳恭听,欲要一听仙法。
真人端坐高台,瞧见班中人齐,即是开讲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