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巫陵港模式 (第3/3页)
诸葛亮望着眼前留下的人,再次开口道:“我手上有一份答卷,你们现在可以去营门登记处登记姓名住宅地址,明早到营地来答卷,凡是考核通过者,皆可出仕为官,不论出身地位,只要有能力,有知识,本侯一律任用,想必大家都知道,本侯已经正式把巫陵驿渡口,提升为巫陵港县,明日考核前十名者,本侯为良才任命其中三人为知县、县丞、主薄,其余者为各级县吏,尔等能不能光宗耀祖,就看你们所学了。”
汉代的官吏是靠乡里推荐,然后经过郡县考核,举荐为茂才或孝廉方能出仕为官,这样的举官制度,对于国家来说,无疑使很不利的,因为能够出仕的,大多掌握在士族官僚家庭,平民士子几乎难有出头之日。
诸葛亮用答卷考试任官的行为,其实是他内心中一种设想,那就是改革任官制度,用科举招贤举官,但若是大规模的改革科举,势必会遭遇天下士族官僚的反对,到头来自己最终会成为全天下士族官僚反对的对象。
因为科举为目的的举官方式,无疑会触动这些人的利益,就好比三国后期的曹丕,推举的九品中正制,以及后世隋炀帝改革科举是,在当时都遭遇了士族官僚地主阶级的反对,最终结果是搞得国破家亡。
诸葛亮深知,改革一事,只能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在这山野偏僻地方执行,不会触动大多人的利益,以考核方式举官,就能顺利执行,但用到全荆州,乃至全国,肯定是不行的。
但能够在一地执行,以后就能在两地,三地执行,随着时间推移,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到时再昭告天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场的儒生,听到诸葛亮以考核成绩来任官的消息时,在经历初时的惊诧之后,纷纷高呼而起,齐声喊道:“楚侯英明!”
“楚侯英明!”
……
(再次感谢‘快乐好运’同学的打赏,和‘54938’同学的打赏,鞠躬感激。)
(说明:从今天起,每天保底更新一章,推荐票达到150张,更2章,嘿嘿,满500更3章。。。。给自己定个目标,让自己有点压力,毕竟小虾每天基本也就能写35千字,也就2章,所以能否逼迫的写3章,就看大家的推荐给不给力了。。。。汗。。汗。。。汗。。。。有压力就有动力,吼吼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