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8章 大毛最爱的“传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58章 大毛最爱的“传统” (第3/3页)



    步兵短缺缺乏驻防能力,后勤混乱无法进行有效保障,加上二毛无人机各种打击,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投入战场。

    被俄军寄予厚望的120个BTG,并没能展现出想要的作用。

    反而损失惨重,价值不如常规部队。

    于是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2023年后的俄军又开始了大范围调整,逐步回归传统的师团编制,大幅度减少改编BTG,只保留部分精锐BTG。

    等于说俄军兜兜转转已二十年,军改最终等于改了个寂寞。

    又回归到了几十年前的传统大兵团作战。

    相比于到了2023年的中国,花重金打造的几十个重装合成旅已经成型,成为了让全世界畏惧的恐怖力量。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毛子现代化改革下的新型部队,从诞生到辉煌的时间不到十年,遇到了一点挫折就干脆砍掉不要,重新回归大兵团作战。

    正如德米特里学钢七营的打法编制,只打了一场败仗,就重新回归传统打法。

    一个摩托化步兵营传统兵团作战,蓝军总指挥部个个都有信心拿下174A,执行这次任务的一营也是信心十足。

    摩步一营不愧是来自中央师,配置真的称得上是俄军中的豪华级。

    三个摩步兵连都是12个班,三个30人的步兵排,加一个30人的火力排,战斗人员达到了120人。

    步兵班配置为指挥班长、RPK机枪手、RPG榴弹射手、AK步枪手、SVD精准射手等在内。

    每个班的火力配置,已经非常完善。

    再搭配每个连配置的火力排,拥有自动榴弹发射器班、反坦克导弹班、迫击炮班和大口径重机枪班,远程火力非常凶猛。

    在这个以山地丛林为主的地形,成建制的俄军作战营,确实有打硬仗的资本。

    因为兵贵神速要抢时间点,摩步一营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高速机动到了174A高地的外围。

    此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启明星都已经夜空闪闪发亮。

    驻防在174A高地上的蓝军,之前被钢七营骚扰了一两个小时,虽然没什么损失,但大家累得够呛。

    主要是神经上紧绷带来的疲惫,加上距离天亮是人咳嗽的时候。

    已经一夜没睡的蓝军战士们,还真没想到这时候还会有红军来袭,都忍不住在战壕里面打起了盹。

    就连派出去的明哨和暗哨,都因为过于疲倦而是放低了警惕性。

    这给了红军摩步兵一营好机会。

    没有再像之前那样用火炮洗地,洗完地之后再往阵地上冲。

    纯步兵营空间作战的摩步一营,选择了最为传统的步兵作战方式,那就是悄咪咪的往山顶阵地摸去。

    能无声的摸多近就摸多近,尽可能的缩短冲锋距离。

    毕竟一旦双方爆发战斗后,防守的蓝军会疯狂开火,进攻部队每往前走哪怕一米,都要用命去堆才行。

    而在双方没有爆发战斗前,红军每往前摸一米都是白赚的。

    传统的纯粹步兵攻坚作战模式,反而让摩步一营意外的占到了便宜,一口气派出去的两个摩步连,都顺利的摸到了山脚下。

    从山脚下继续往山顶上走,有了树林的掩护反而更加便捷。

    负责进攻的两个红军连想法很传统,那就是悄咪咪往山上走,能走多近就走多近,绝不主动开第一枪。

    蓝军的防备松懈,加上红军打法传统。

    还真起了化学作用。

    之前在攻打259阵地的时候,红军花费了半个连的损失作为代价,才好不容易摸到了山腰的位置。

    如今摩步一营没费一兵一卒,就这么摸到了174A高地的山腰。

    双方距离越近,越容易暴露。

    更何况红军一次出动两个连,两百多号人在山腰上摸索着直冲山顶,哪怕再小心也免不了打出杂音。

    一直都没有任何反应的蓝军哨兵,终于在这时候发现了不对劲。

    “敌袭,敌袭。”

    “哒哒哒哒……”

    随着哨兵扯开嗓门的大喊,再加上枪声打破山顶的宁静。

    红蓝双方步兵连的战斗,就此拉开帷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