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4章 冰原前的最后准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34章 冰原前的最后准备 (第1/3页)

    代号破冰的行动计划,在最高权限的加密通道中被迅速确立。

    并开始以惊人的效率推进。

    整个基地仿佛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各个部门都围绕着这个核心任务高速运转起来。

    技术部门所在的区域灯火通明,成为了最繁忙的地方。

    基于从海底基地和查尔斯、林晚星处获取的数据,专家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分析、摹拟格陵兰站点可能的结构与防御体系。

    巨大的全息投影上,一个基于有限信息构建的庞大基地模型正在不断完善。

    错综复杂的通道、可能存在的实验室区域、能源核心、通风系统……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

    “根据北极光物流的物资清单,他们对高强度合金支撑结构、深层冰层保温材料以及大型循环过滤系统的需求量极大。”

    一位戴着厚重眼镜的结构专家指着投影说道。

    “这符合建设并维持一个大型冰下永久基地的特征。”

    “其主体结构很可能位于冰盖下三百到五百米深处,以规避表面极端气候和卫星侦察。”

    “他们的能源供应是关键。”

    另一位能源领域的负责人接口,“如此规模的基地,耗电量是天文数字。常规的柴油发电机难以维持,核动力又过于显眼。”

    “我们推测,他们很可能利用了冰下地热,或者……是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高效化学能或生物能转换技术。”

    姜年站在投影前,默默聆听着专家们的分析。

    “防御方面呢?”白永旭沉声问道。

    幽魂上前一步,操控全息投影切换到防御分析界面。

    “冰原本身就是第一道天然屏障,极寒、风暴、白化天气都能有效阻止非专业队伍靠近。”

    “我们判断,组织在基地外围不会部署大量明哨,但一定布设有大量先进的震动传感器、低可见光摄像头以及热能探测装置,形成一张无形的警戒网。”

    “基地入口是防御重点。根据林晚星提供的废弃科考矿井这一线索,结合卫星图像和历史档案,我们锁定了三个最有可能的伪装入口点。”

    “每个入口都易守难攻,必然设有重火力点和自动化防御武器。”

    “最大的未知数,是基地内部驻守的敌方人员数量和质量,尤其是那些经过特殊强化的深潜者或其他未知型号的改造士兵,在冰下环境他们的战斗力可能还有加成。”

    形势严峻。

    每一步都如同在雷区行走!

    “我们的行动计划,核心在于诱捕与里应外合。”

    白永旭总结道,“姜年作为诱饵,需要被合理地、意外地暴露在组织的视线内,并展现出他们无法抗拒的价值,诱使他们主动将姜年带入基地内部。”

    “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个信息泄露的链条。通过一个看似与我们有隙、实则被控制的中间人,在国际黑市或某个特定渠道,放出风声。”

    “姜年顾问因近期连续遭遇高强度对抗,身体遗留严重隐患,其独特的生理机能出现剧烈波动,极不稳定,急需一种只存在于特定极地环境下的天然矿物或特殊环境辐射场进行安抚和稳固。”

    “同时,我们可以伪造部分模糊的生理数据波动图谱,其特异性要足以引起组织研究人员的兴趣,让他们相信这是始祖序列自然载体在受损后出现的稀有现象,是进行研究甚至实施覆盖计划的绝佳窗口期。”

    姜年点了点头。

    “这个思路可行。关键在于信息的真实性和诱惑力要足够。组织不是傻瓜,普通的陷阱他们不会上当。”

    “我们会动用最高级别的信息伪造专家和生物信号模拟设备。”白永旭肯定道,“务必做到以假乱真。”

    策略确定,接下来的重心便落在了人员装备和适应性训练上。

    姜年被带到了基地最深层的特种装备实验室。

    这里陈列着许多处于试验阶段,甚至概念阶段的单兵装备。

    “姜顾问,这是根据您的身体数据和任务需求,紧急改装和调试的几样装备。”负责装备的是一位姓周的资深工程师,他指着平台上几件看似普通,实则内藏玄机的物品介绍道。

    首先是一套贴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