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 一败再败 (第1/3页)
邺城溃败后,郭子仪被召回长安闲置,肃宗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主持河北、河南战事。
此时,史思明已率叛军主力南下,接连攻陷滑州、汴州,兵锋直指洛阳——这座曾是大唐东都的繁华之城,再次面临沦陷危机。
李光弼抵达洛阳时,唐军残部仅万余人,且多为邺城溃败后收拢的散兵,士气低落。
部将建议“退守潼关,凭险拒敌”,李光弼却摇头否决:“洛阳若失,叛军可直逼长安,届时人心大乱,更难收拾。
不如退守河阳,以黄河为屏障,与叛军对峙,待时机再图反击。”
河阳位于洛阳以北、黄河之畔,是连接河北与河南的交通要冲,城内储存着唐军从洛阳转移的粮草与兵器。
李光弼抵达后,立刻着手加固城防:他下令将黄河沿岸的民船尽数收缴,避免被叛军利用;在河阳南城修筑弩台,配备数百架床弩,可射杀百步外的敌军;又在北城挖掘深壕,壕外设置鹿角(尖木栅栏),形成多层防御体系。
同时,他亲自巡视军营,将自己的战马、盔甲赏赐给立功士兵,对着士兵们喊道:“叛军虽众,却多为劫掠之徒。”
“我等为保家国,何惧死战!”
士兵们见主将如此,士气渐振。
乾元二年十月,史思明亲率五万叛军抵达河阳城外,分兵三路。
一路攻南城,一路袭北城,另一路则试图强渡黄河,截断唐军粮道。
叛军先对南城发起猛攻,士兵们推着攻城车、架起云梯,在箭雨掩护下冲向城墙。
李光弼坐镇南城指挥,下令床弩齐发——床弩箭矢粗如长矛,一箭可穿透数名叛军,叛军前锋瞬间倒下一片。
见强攻无果,史思明又派部将周挚率军绕至北城,试图从侧面突破。
北城守将李抱玉是李光弼麾下猛将,他见叛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