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断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1章 断尾 (第2/3页)

通红,声音尖锐刺耳。

    崇昭帝看她一眼,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平乐挣扎着,“父皇,儿臣没病,儿臣也没有说谎,儿臣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梁江山……”

    满朝哗然中,只见平乐突然眼神空洞,不顾一切地冲向那蟠龙大柱。

    砰!鲜血溅在蟠龙柱上。

    崇昭帝神色一凛,猛地起身。

    “平乐——”

    一声低呼后,他看着平乐软软倒地,睁着眼睛看着自己,眼中满是疯狂与不甘,突然一叹,坐了回去,“传太医!”

    “传太医——”王承喜的尖嗓,划破死寂。

    然未等宫人上前抬人,殿外再起骚动。

    “禀陛下,大长公主抬棺至太极门外,哭求觐见!”

    崇昭帝深吸一口气,看着神色各异的臣工。

    “宣!”

    半晌儿,满头珠翠的大长公主拄着凤头拐杖,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进来。

    在她身后,押着五花大绑的萧正源。

    大长公主今年七十有八,是萧嵩的亲娘,萧贵妃的祖母,更是大梁皇室辈分最高的长辈——先帝在世,都要敬她三分,唤一声姑母。

    大梁朝所有的贵妇,都得以她为尊。

    大长公主将拐杖重重杵地,发出沉闷声响。

    “老身教导子孙无方,今日抬棺领罪,只求一死!”

    说罢,只见她重重欠身,就要颤巍巍地下跪。

    “外曾祖母!”李桓低呼,连忙上前搀扶。

    皇帝也从龙椅上起身,免了她的礼数,又让人赐座。

    大长公主却不坐,浑浊的眼底,涕泪横流。

    “陛下!萧家世代忠良,却出了如此忤逆的子孙!老身今日来代萧氏领罪,以正法典……”

    宣政殿上众人皆惊。

    李肇唇角勾起讥诮的弧度。

    这出戏并不新鲜,但也足够精彩——大长公主以命相挟,崇昭帝定会从轻发落。

    “大长公主此举,实乃大义。可是,萧家是萧家,大长公主是大长公主,萧家犯下如此滔天罪孽,岂能用这种手段脱罪?”

    没有人敢说的话,李肇这个不肖太子,说出了口。

    大长公主老脸一沉,怒目睨他一眼。

    突地,她抽出头上尖削的金钗,当众扎进萧正源的肩胛。

    “这一下,还洛河万千冤魂的血债!”

    血溅三尺,众臣惊呼退散。

    李肇冷眼瞧着那大长公主的作态,并不管她真心或假意,只知道萧家这次把这尊老菩萨搬出来,已是黔驴技穷了。

    “大长公主怎么不往心口扎?是舍不得萧家盐铁账册里那数百万两雪花银吗?”

    崇昭帝暴喝:“太子!”

    “儿臣在。”

    “不得对大长公主无礼!”

    李肇应声,跪得恭恭敬敬,一字字却清冽似刃。

    “萧正源罪行累累,恶迹昭彰,可谓罄竹难书,平乐公主的飞瀑流泉下,也不知埋葬了多少无辜。这么多的冤魂在天上看着呢,父皇,儿臣身为储君,若不能除奸除恶,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百姓?”

    崇昭帝脸色铁青。

    “以太子之意,该当如何?”

    李肇语气果决,透着刚劲的锋芒。

    “私通外邦者,当诛九族。”

    大长公主手中金钗当啷落地,身体微微颤抖,说得饱含悲愤,“萧氏百年盘根,竟养出这等孽障,千错万错都怪老身管教不严,恳请陛下,赐老身三尺白绫吧!”

    “太子说得对,此事与大长公主无关。”

    崇昭帝眉头紧蹙,目光扫过阶下众臣。

    “拟旨——”

    内侍上前,低头垂目。

    崇昭帝冷声道:“萧正源罔顾国法,贪墨舞弊,戕害百姓,罪行滔天,着即革除官职,绑赴午门问斩。萧璟身为朝廷命官,却纵容子弟,为非作歹,难辞其咎,流放岭南。平乐公主癔症入脑,行事乖张无忌,屡屡犯禁,致使朝堂动荡,皇家蒙羞,即日起禁足公主府严加看管,没有朕的旨意,不得踏出府邸半步。”

    “至若宰相萧嵩……”

    说罢他看着萧嵩,闭目长叹,“萧相年迈昏聩,知情不举,致家国不宁,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李肇眸光骤然一冷。

    皇帝终究忌惮萧家根基,只断其枝叶,未伤根本。

    殿上传来一片衣袂簌簌之声。

    数位大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如此裁决,既彰显国法威严,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