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7章 开机和扑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7章 开机和扑街 (第2/3页)

大了这个角色的年龄。

    初中生王霏是很高冷的,不过她和魏喜的妹妹魏乐是好朋友,所以面对喜子这个小豆丁还是露出一个友好的笑容。

    旁边那个只有八岁大的小姑娘叫刘琳,出生于高知家庭,父母都是航天系统的,笑起来显得很淳朴,这属于儿影厂通过报纸海选出来的小演员,也是从小热爱表演。

    后来她考上了北电,跟徐婧蕾、贾静雯是同班同学,再后来凭借“江德华”一角火遍全国,甚至火到了短视频时代,从此“德华”成了一个专属名词。

    这孩子看起来憨憨的,打扮打扮,确实有农村孩子的朴实,魏明挺满意的。

    他又问了一下:“你们家长来了没有?”

    两人齐齐摇头,王霏是年龄比较大,自理能力强,所以自己一个人就来了,而且她跟魏老师也是熟人,妈妈觉得安全有保障。

    刘琳则是父母委托给了北影厂派来的化妆师照顾,两位都是科研人员,也没有时间。

    跟她们俩一起来的还有北影厂派来的女化妆师,之前在京城的时候就定了下来。

    魏明挠挠头,没有监护人,自己这个导演就得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来,其实她们俩还好,毕竟女孩子嘛,真正要担心的是吴惊和喜子。

    现在正是拐卖行业兴起的小高峰,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啧啧,太诱人了。

    其实王菲也有点危险,毕竟她已经13岁了。

    所以魏明让化妆师和两个小女孩同吃同住,葛忧爷俩看着吴惊,喜子就跟自己一起住了。

    他们三个新来的小朋友也得进村跟吴惊一起体验体验生活,另外魏明还请了老师帮他们几个补文化课,别以为进了剧组就不用上学,现在都九月了,早就开学了。

    接着魏明召集了自己的黄金团队继续做开机前的最后准备。

    见到导演回来了,众人纷纷问:“导演,这次拿了什么奖啊?”

    魏明答曰:“一个最佳处女作银狮奖,一个费比西影评人最佳影片,都是小奖,不值一提。”

    几个学院派对国际奖项都有些了解,陈铠戈疑惑:“这不是给主竞赛单元的吗?而且你这是短片啊。”

    魏明:“说是破例了。”

    陈铠戈:被他装到了,好恨啊!

    冯晓钢忙道:“魏老师,你把奖杯拿出来给大家开开眼啊,也让我们跟着沾沾光。”

    “对啊!”

    “就是!”

    大家纷纷附和,魏明压了压:“我没带着,让人直接带回京城了,过几天吧,过几天你们可以直接看照片。”

    两天后,关于魏明作品《目击者》在威尼斯斩获两个奖项的报道开始陆续见诸报端,《文艺报》还有一张他手持银狮奖杯的靓照,那是枫哥帮他拍的。

    这篇报道被广泛转载,被视作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极大提高了国民的文化自信。

    中国电影入围国际电影节不是新鲜事了,但拿奖还是头一回,关键这个导演还跟作家魏明同名呢!

    看标题时会有这样的误解,不过看完正文就会惊讶的发现,此魏明正是彼魏明!

    一个作家,不仅写了那么多好听的歌,现在竟然还开始拍电影了,而且还拿了国际大奖!

    魏明在读者和歌迷心中的形象更加伟岸了,他们视他为神。

    于是无数魏明的崇拜者还有朋友涌入电影院问什么时候能看到《目击者》。

    比如刘振云,他的实习工资没比学校的助学补贴高多少,他想写影评补贴家用了。

    结果电影院告诉他,没有收到发行通知啊。

    不过同样在打听这部电影的中戏学生姜闻倒是听说,这部获奖影片是部短片,不上院线,但是会在北电放映。

    其实不仅电影学院,很多电影厂内部也都会陆续放映这部短片,算是内参片了,普通观众是看不到的。

    除了尺度比较大外,电影里还展现了非常靓丽的香港高楼大厦,这也是需要避讳的点。

    当国人第二次听到导演魏明的消息时,是《放羊班的春天》在四川开机的新闻,由四川当地的媒体爆出。

    随着魏明一声“开机大吉”,《放羊班的春天》在四川新津县的一个小镇上正式开机,首先拍的是一段男主角钟伟在这里的戏份,主要演员是李宝田和张国力。

    李宝田今年36岁,看上去四十来岁的样子,这是他饰演的钟伟被下放初期的时候,还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且衣服装扮一丝不苟,保持着艺术家的孤傲。

    他以前在梆子剧团是演丑角的,长得也确实其貌不扬,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染,这时候竟显得颇有气质,剧组工作人员都无法把他和那个脏兮兮的山东农民牛二划上等号。

    就连胡伟立也捋着胡子表示认可,确实很像音乐老师,他也是当过大学音乐老师的人。

    不过这时候的钟伟有些慌乱,他即将被送到一个农村小学当老师,但他一直在等的妻子的信还没到。

    离开前他让跟自己一起下放的青年教师张国力一旦收到信记得通知自己。

    张国力这时27岁,演过一些舞台剧,他天赋不错,然而在李宝田面前依然稚嫩地像是个新兵蛋子。

    好在这场戏的戏眼不在他,这场戏难度也不高,很轻易就过了。

    第一场戏,魏明也是有意先易后难,不要给这个稚嫩的团队太多压力和挫败感。

    这些胶卷可都是魏明从香港采购的国外电影胶卷,比国产的贵不少,NG太多次他们会心疼的。

    但魏明不会心疼,为了拍一些漂亮的空镜,摄像机就放在山上那么开着。

    还有吃饭的问题,剧组一来,附近村子养的猪都不愁销路了,捕捉的各种野味也可以拿到剧组直接换钱。

    魏明导演不仅要自己吃好,剧组成员也得要吃好。

    作为制片主任,韩三坪有义务为剧组省钱,起码不能超支,不过魏明已经跟他说过了,儿影厂只出20万,多余的不管花多少,有香港公司兜底。

    韩三坪这时候就有这么一个朦胧的意识:电影要想拍的好,还是得舍得砸钱,还是得搞大制作,搞这种跨区域合作,利用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