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6章 恭喜姜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26章 恭喜姜董 (第2/3页)

秉文年龄太小,周大爷肯定不认识。

    周大爷也不认识,那就真的是萍水相逢了。

    周大爷就询问道:“这个孙秉文跟你什么关系?你肯定不会莫名其妙的问我。”

    赵山河大概就把孙秉文的事情说了,他对于周大爷什么都不会隐瞒。

    周大爷听完以后也觉得这事还挺玄乎的,这孙秉文如此的厉害,应该不至于刻意接触赵山河。

    姓孙,孙秉文。

    出生于西安,在四九城长大。

    那不用猜都是从三秦大地或者西安走出去的大佬家族,而姓孙的就只有那么一个家族。

    周大爷俨然已经知道孙秉文的底细了,不过他却并没有给赵山河说这些。

    既然他跟赵山河认识了,那对于赵山河也是好事。

    不过跟这些人交往,还是要注意一些问题,周大爷索性就跟赵山河多聊了几句。

    周大爷让赵山河泡了壶茶,然后说道:“山河,今天爷爷跟你聊些跟人相处的事情,特别是跟那些大人物怎么相处。”

    赵山河泡好茶以后正襟危坐,如同当年听爷爷讲故事那般认真。

    周大爷摩挲着紫砂壶缓缓说道:“这跟人相处就像引山泉,水流太急会冲垮水渠,太缓又养不活草木。头一条得懂揣度人心,不是让你算计,是让你知道对方心里的水位。有人心里装着江河,你拿小瓢去舀,他嫌你浅。有人心里只有碗水,你拿桶去装,他怕你抢。”

    周大爷喝了口茶后说道:“寻常人相交,贵在真却别直。真性情是金子,但直愣愣掏出来容易硌伤人。就像新磨的菜刀,好用却得裹布鞘。你看那会说话的人,夸人时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劝人时像棉里针,软和却扎得准。太直的话好比冬月的风,就算是好意,也能把人吹得缩脖子。”

    这个道理赵山河知道,所以说圆滑这个词很中性,看什么时候用。

    周大爷若有所思的说道:“再就是留余。蒸馒头得留发酵的空间,种地得留休耕的田垄。跟人借钱别借满,给人建议别说尽,连吃饭都别吃到十成饱。人啊,心里都有块自留地,你不硬闯,他反而愿意邀你看风景。”

    他忽然指向院角那株老榆树:“跟大人物相处,得学这树皮。看着粗糙,里头却有韧劲。别把他们当神供着,也别当泥踩了。你看那泰山石,皇帝来拜它是五岳独尊,农夫来歇脚它就是块石头。大人物心里最清楚:能把自己当寻常人的,才是真不寻常。”

    “还要记住两个字:自重。”

    周大爷的声音低沉道:“所谓自重,就是不卑不亢,这是一条铁律,小人物让大人物唯一能瞧得起的地方,也就是骨气。猴王身边总围着群小猴,可真正能靠近的,都是懂得递桃不抓耳的。大人物见惯了阿谀奉承,你要是上去就递名片、报背景,跟那跳梁小丑没啥区别。记住,他们缺的不是跟班,是不把他们当大人物的人”

    “还有就是知趣。”

    周大爷再次望向窗外道:“云往南飞时,你别硬往北追。大人物的时间比金子贵,你跟他说话要像打井。找准地方再下锹,别东一锄头西一镐。真有本事的人,三句话能说透事,比说十车客套话都强。”

    留余,自重,知趣。

    赵山河记住这三个词了。

    这时候周大爷缓缓起身道:“水要流起来才清,人要处起来才真。跟谁相处都别忘了,你是活水,不是死水,活水懂得绕开石头,却不会忘了奔向大海的方向。”

    “茶太浓了涩嘴,太淡了没味,不浓不淡,喝着才熨帖,这就是分寸。”赵山河饶有兴趣的说道。

    一番话说完,赵山河只觉得受益匪浅。

    当然有些道理他也明白,只是没有这么系统的总结。

    赵山河听完以后就说道:“谢谢周爷爷。”

    周大爷则笑着说道:“其实我说的这些,你基本都能做到,我只是让你记住这些要点而已。”

    赵山河一点做的非常好,那就是最开始不管跟谁相处,都把对方当做普通人相处。

    这就是平常心。

    赵山河这边跟周大爷聊着天,姜太行那边再过了一天以后,终于主动给杜文斌打电话献上了投名状。

    此刻姜太行坐在顶楼行宫的休息室里,独自一人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眼前的繁华盛景。

    一个人如果站的太高了,那就习惯从高处往下看,更害怕跌落下去。

    因为他本就是从下面爬起来的,也知道最底层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