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2章 胸大无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12章 胸大无脑 (第2/3页)

话来了。她才是没事儿不打电话,肯定事儿还不小。先这样,拜拜……”

    一刻钟后,刘景孤身一人回到隔壁包厢。

    陈嘉尚正在奋笔疾书,抬头看了一眼,“事儿处理完了?你有事先忙,我这不急。”

    “嗯,处理的很干净。”刘景感慨,小助理的技术越来越厉害了。

    “额,处理这么干净,你不会杀人了吧?”陈嘉尚开玩笑。

    杀了不少!

    刘景干笑两声,连忙转移话题,“老陈,迪士尼正在拍摄《爱丽丝梦游仙境》,你这是要拍东方的爱丽丝啊。”

    “这是两个故事。”陈嘉尚强调。

    “好吧,期待你的剧本成型。”刘景没有驳回,驳回也没有用,其他投资商肯定同意。

    《画皮》票房破记录,陈嘉尚身上带着光环呢。哪怕拿着空白剧本,也有一堆人抢着投资。

    他出演完王生之后,一堆剧本发过来,任由他开价。

    还有一家公司,开口就是八千万片酬,一个亿也不是不能谈。

    刘景也不担心《画壁》赔钱,有《画皮》的底子,再烂也不会赔个底儿朝天。

    “随着咱们《画皮》上映,现在电影界兴起一股聊斋热。《聊斋》中经典故事很多,改编完《画壁》,还可有很多经典故事可以操作,比如礼教与天性的婴宁、换心换头的陆判、生死相许的连城、批判社会的促织、镜花水月的阿绣、人妖殊途的阿宝、情之至者的娇娜、善有善报的小翠、歌颂不屈的席方平、痛斥腐败的司文郎、人鬼至情的聂小倩、人狐博弈的辛十四娘、不劳而获的崂山道士、生死轮回的公孙九娘、浪漫爱情的荷花三娘子……”

    陈嘉尚越说越兴奋,把手中刚写的篇目推给刘景,“你不是要搞电影工厂嘛,咱们有《画皮》基础,为何不从《聊斋》开始?聊斋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延伸成一部电影。春秋有拍摄基地,有服化道产业线,有制作团队,有发行渠道,有特效和动画公司,有那么多艺人,更有专业的编剧。他们制作《画壁》需要一个亿成本,若是咱们操刀,成本能打个七折,甚至半价。他们制作周期一到三年,咱们完全可以压缩到一年之内。”

    陈嘉尚心生向往,港台电影最辉煌的时期,制作周期都是半年,很少有超过一年的。

    现在资金充裕了,技术先进了,场地丰富了,但制作周期越来越长了。

    一个好想法从出炉到上映,两三个年头过去了。当年的好创意,已经成了烂大街的俗梗。

    “电影工厂?聊斋?”刘景也心动了,手指敲击桌面,陷入沉思。

    这要是能成,何止是电影工厂,简直是造星工厂,还能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

    《画皮》上映至今,周边火爆,利润比票房还要丰厚。鲁艺工坊收购了一些玩具厂,生产周边不带停的,比主营业务还要挣钱。

    更让刘景心动的是,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的文娱之气渠道。

    “可以先拿一两个故事试试,如果可行,咱就继续。如果不行,立刻收工。”陈嘉尚看出了刘景对《画壁》的不感兴趣,也看出了刘景对聊斋宇宙的意动。

    这要是能成,他陈嘉尚从此再也不缺活儿了,而且能支配庞大的资源。

    一个人的地位,不是靠头衔展现,而是看他能支配多少资源。

    金像奖主席,哪有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香。

    “老陈,《聊斋》很多篇目,涉及到鬼怪,没法搬上大银幕。”刘景有些顾忌。

    “《聊斋》的核心,从来不是写鬼写妖,而是借鬼怪的外壳,揭露封建时代的阶级压迫,人性的贪婪,以及礼教的虚伪。蒲松龄写鬼写妖,归根结底还是写人,对人性的洞察。咱们改编的时候,没必要强调鬼的形象,可以转化为妖,转化为有特殊本领的人,可以是梦中梦,也可以是心理作用,或者像画壁一样的幻境。”陈嘉尚早有准备,话音一转,“《聊斋》在东南亚和日韩也有市场,咱们可以一剧两拍。内地市场,鬼改成狐妖,海外版还是鬼。拍摄的时候,换换服装造型,另外拍摄一条就行了。”

    “这倒是个主意。”刘景思维瞬间发散,想到了更多。

    东南亚和日韩市场的发行,哪家也没有嘉禾有优势。

    春秋还可以找政府拿地,建一个聊斋影视基地,顺便拿一些补贴。

    拍戏时闭园,闲时对外开放,能收门票,租赁给其他剧组拍戏。

    鲁艺工坊生产聊斋周边,这是长久的生意。

    “其实有《画皮》珠玉在前,筹备另一个项目,一呼百应。只是卖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