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建武三年 (第3/3页)
是天下的中心,
有许多东西可以在那里找到。
而绿林军占据长安后,关于权势的争夺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王凤夹在中间,被卷的晕头转向,手足无措,便找借口自闭在家,读一些以前未曾读过,也不想细看的先贤文章。
在那成堆的典籍中,王凤最喜爱的便是《庄子》。
之后,
被王莽严令禁止的太平道经书也在混乱中,被人传入长安,得以呈现在王凤面前。
想着都是教派,不能厚此薄彼,王凤又去看了几本佛经。
“这样啊!”
何博打量了他一眼,“那你怕是能去做和尚或者道士了。”
王凤挠了挠头,神色有些动容,“也许吧。”
“但这也是说不定的。”
经历了大起大落,
王凤可不敢给自己的未来打包票。
他低头看着河水,不再说话,神情恢复了先前的木愣。
不知道回想起什么,王凤又发呆去了。
何博没有打扰他,仍旧划动着船桨,拨开一层又一层的水浪。
他们朝着南方的新市而去。
而在北方,
孙恩也正组织起人手,朝着更北方的辽东进发。
“你的身体不好,受不了冷气,往那里去干什么?”
有人不解的询问孙恩,神色间满是关切。
在刘秀逐渐占有洛阳、长安,稳固自己的位置后,黄巾军中不满孙恩的人,也慢慢向其靠拢。
这其实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毕竟去抚存菁,
在内部的反动之人应润尽润后,黄巾军中认可孙恩理念,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比重便跟着提升起来。
“但这样的变化……的确有些超出我的预料。”
“这是正常的。”
前来看望孙恩,顺便为他诊治一下身体的医生何博就说,“你对人总是怀有善念,只要有人投奔你就收留,只要仓库有粮食就想要散出去……久而久之,鱼目混珠者岂能不多?”
“这不是有你兜底吗?”
对于上帝的指责,孙恩只是笑笑。
何博见他这样,一边气呼呼的研磨着药材,一边念叨起了某个老鬼。
“你这样搞,难怪以前西门豹天天盯着我,生怕我胡乱干预人间的事务。”
只是让人“死有所依、死有所判”,就能让孙恩这有能力争夺天下的大贤良师,生出这般放纵的想法,
那直接插手呢?
知晓上帝仁慈的那些家伙,不得理直气壮的当起巨婴,事事都要哭着找上帝帮忙?
一想到那样的可能,
惫懒的上帝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生怕自己被人道德绑架去当老妈子。
孙恩自然是知道上帝与其宰辅之间故事的。
对此,
他还是笑道,“总要做个好榜样。”
“我这个前辈把架子架得高一点,后来人即便想要降低标准,也得好生琢磨一番,不是吗?”
他希望人世能越变越好,
如此,便不能让后人陷入“互相比烂”的境地。
哪怕怠惰是人之本性,
哪怕贪婪是人之本性,
可只要起点高了,想退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博只是看了看他,想说些“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的话,但最终没有开口。
“再多活几年吧。”
“想把种子迁移到辽东那边,让其生根发芽,还需要不少功夫呢!”
替孙恩熬好满是苦涩的药,
何博事了拂衣,飘然而去。
孙恩捧着汤药,大口喝着,抚摸着温暖起来的胸膛,心想:
他自然不会违背上帝给自己下达的任务。
还有人愿意追随他,
他又怎么忍心在这具老朽的身体停止呼吸后,放手让其遭受豪强们的摧残呢?
早在很久以前,
知晓自己注定不能像师长那样长寿的孙恩,就考虑起了后事。
刘秀那样年轻,那样有能力,又那样好运气,迟早可以复兴汉室。
比之大了近三十岁的孙恩,怎么熬的过他呢?
孙恩到底不是汉太祖那样天生的帝王,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势态,更改自己的态度和原则,做出各种新的决策。
他只是一个生长在川蜀村庄里,侥幸死里逃生的普通人罢了。
他的性格倔犟,像牛抵角一样,红了眼也不愿意退缩。
这样的孙恩,
是做不好一个统治者的。
但孙恩并不怕死。
他会让自己与人争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可种子,
那些承载了他期待的种子,
仍旧需要一片土地,供其繁衍壮大,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