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9章:匈奴:我也是诸夏的一部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09章:匈奴:我也是诸夏的一部分! (第1/3页)

    匈奴人向西方迁移,

    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事情。

    在匈奴人强势的时候,

    他们的勇士就曾用马蹄踏过西域,去到里海附近,向当地的塞种人、乌孙人索要财富和人口。

    等到汉朝兴盛起来,匈奴受到沉重打击,“南失西补”也成了单于们的首要选择。

    但就像中央之国是天下的中心一样,

    匈奴所处的草原,也是天下最好的草原。

    春夏的时候,

    这里会落下对于牧民而言足够的雨水,生长出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青草。

    几条蜿蜒的河流躺在草原的怀抱中,让来到附近的牧人和牛羊饮用。

    而秋天的时候,

    牛羊长得肥壮了,放牧的人可以尽情的享用起自己的收获,就像中原欣喜于粮食的丰收一样。

    只是中原的农夫们在收割完粮食后,就要蜷缩回家中,预备起厚实的衣物,准备猫过紧随而来的冬天。

    草原上的牧民们却是要在吃饱喝足后,继续忙着驱赶牛羊,将其带到可以遮蔽寒风的冬季草场上。

    若风雪大一些,

    部族中的勇士们便会跨上骏马,拿上弓箭,南下劫掠囤积了一年粮食的中原人。

    或是为了生存,

    或是为了满足单于们的欲望。

    当然,

    能不能打过,是另外一回事。

    总而言之,

    依靠这片土地,还有邻居散发出来的光辉照耀,

    拥有充足水热养分的漠南漠南大草原,得以让生聚在其上的牧民,生长的比其他地方更劲、更霸、更强。

    毕竟,

    只有强健的体魄,才配做诸夏君子的对手,才能在君子们的光辉下,不仅不被晒死,还能产生额外的光合作用。

    而君子们通过这群草原定期刷新的对手的磨砺,也得以时刻保持自己的武功和谨慎,不至于沦落到“国无外患者则亡”的地步。

    又当然,

    新夏那边是例外。

    身毒人的“毒性”,还是有些强大了。

    即便那边的君子仍旧遵循着祖先的教导,不敢放下自己与生俱来的“天命”,也免不了被身毒人拖累,武功废驰到如今内乱的秦人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好在隋国并不在乎这个。

    它只要守好阳关这个进出口,并保证自己能够打赢身毒人就行了。

    综上,

    匈奴人舍不得自己生长的这片草原。

    即便随着汉朝的强大,有部族陆陆续续的向着西方而去,可单于率领的匈奴主体,仍旧停留在这里——

    汉元帝时,

    郅支单于怀抱着“老子打不过汉人,就去外面杀域外的杂胡贱夷”的想法,曾尝试过西迁立国。

    可惜,

    他的努力过于有效,

    让汉廷认为其会威胁到自家的西域都护府,于是派遣陈汤过去,成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个故事中的另一主角。

    那次尝试的失败,让匈奴伸向西方的手收了回来,觉得自己即使跑的再远,也不会逃过汉人的摧折,是注定要与之相爱相杀到末路尽途的。

    所以当听说王智打算率领自己的部族西奔时,

    他手下的臣子都纷纷劝谏,“西域的交南势力正盛,在拒绝了汉朝的使臣后,又自称为西域主……我们若西行,只怕它不会让路。”

    “届时前有交南阻塞,后有单于追击,又该如何?”

    王智抚摸着自己的胡须,生气的回道,“留下来唯死而已,西行尚且有活命的可能!”

    “可以沿着当年郅支单于的路线,走要燕然山,过乌孙国而至于西方,绕开交南。”

    但臣子还是担忧,想要劝阻他。

    在迁移这件事上,

    正统的匈奴人表示出了抗拒,

    具有一半汉人血统,心中也思慕汉化的王智却极为坚决。

    他强硬的通过了这个决策,并迅速组织起了人马队伍,裹挟起牛羊奴仆。

    臣子们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即便不追随王智,也必然要面对暴戾多疑的单于挥开的屠刀。

    于是,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佩戴起长弓和弯刀,加入了这场悄悄的迁移。

    等到匈奴单于知道这件事后,

    他先是震怒于王智的背叛,转而又高兴的拍着手说,“这必然是因为畏惧我的强大!”

    “我才阻止了他就任左贤王,他就害怕的逃向远方了!”

    他的手下询问,“要不要追击?”

    单于想了想后说,“没这个必要。”

    “伊屠智伢师只是敌人之一,我的力量不能因为这个胆小鬼而分散。”

    他太想让儿子继位,将权力保留在自己这一支了。

    但他的父亲实在精神抖擞,给他生下了不少兄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