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能投弹就一定是军用飞机吗? (第2/3页)
阀做开关,接受导引头传来的机械信号,高压空气通过管道推动尾翼的气动活塞,驱动4片钢板冲压的可动尾翼实现弹体±15°偏转。
当然,说起来简单,导引头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后要计算偏转角度,根据公式计算出尾翼调整的角度,再把这种信息转化成机械信号,要反复测试,要提高计算能力,提高机械精度等等……
短时间内根本没可能完成,不过周显军团队倒是心态很稳,老板有的是钱!
在国际庄的这段时间,王耀堂也不是心思都放在航弹上,毕竟他也搞不懂,还是经常在红星厂呆着,关心运5上。
首先就是命名,运5在王耀堂的干预下都快成为一个系列了,都喊运5分辨起来太难了。
军用版本:
攻击机:运5B
舰载机:运5B2
侦察机:运5B3
民用版本:
短途客机:运5A
运输机:运5A2
分了下系列,看起来就直观多了,另一边风洞测试也做好了,唐俊这边根据结果出了一套升级方案。
“首先是发动机,更换同类型的波兰 ASz-62IR活塞发动机,输出动力增加200马力……”说着,唐俊稍稍犹豫后说道:“其实更换涡桨发动机更好,功率密度和高空效率……”
“不要,太贵,运5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便宜,便宜,还是他妈的便宜!”
“可长期运营下来……”
“根本就没有长期。”王耀堂一摆手,“我第一批客户是全球各地的独立武装,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能他妈的存在多长时间,你跟他们说长期运营,太招笑了。”
“第二批客户会是非洲、南美那些穷国,他们只关心价格,至于后续运营,他们的领导宝座都不知道能坐多久呢,他们也不需要考虑长期运营,太招笑了。”
唐俊擦了下头上的汗,当我没说。
“那还换不换波兰的发动机?”唐俊问道。
“原本的发动机是国产的吗?”
“是,株洲的厂子生产的,仿制的毛子AIII-62IR型 9缸星形气冷活塞发动机,58年就产出来了,所以运5的价格才这么便宜。”
“没有进行后续开发?你说采购波兰的发动机不也是活塞的?”王耀堂皱眉问道。
“活塞动力的,株洲转向开发了小型化的活塞-6,其他研究方向转向了涡喷和涡浆。”
“就是你说的更换涡浆?”
“呃……也不是,涡浆5太大了,安不进去,马力也太大,我说的是进口。”唐俊有些不好意思。
王耀堂给了个表情,进口你还说die!
“株洲就没想过开发一个小型化适合运5的涡浆?”
“涡浆是为了大型运输机运7开发的。”
“行吧,当我没问,现在活塞-5就很好,至于不如波兰发动机的地方,尝试一下改进嘛,株洲那边不愿意就对外采购零配件,又不是只有他一家能生产。”
唐俊点点头,没再多说发动机的事,“气动布局会有小幅度改动,为后三点式起落架加装流线型整流罩,降低高速时的风阻,取消表面铆钉换成整体模锻技术,但需要更换很多制造机械。”
“铆钉就很好,很朋克。”王耀堂笑着说道。
唐俊点点头,“整体上就是这样,民用的A系列可以稍稍加长机身,载重增加200公斤,客运版能从乘客8人增加到12人,但行李上要减少。”
“军用版体型会稍稍减少以优化气动布局,毕竟无论是机炮、航弹还是火箭巢都是挂在外面的,风阻会增加不少,没必要保持现在的机舱大小,从这个角度看,运5B几乎就是一款新飞机了,军事用途太明显了,是不是不太好?”
王耀堂砸吧砸吧嘴,“会变成二战时期战斗机那种造型吗?”
“倒也不会,毕竟是双翼的,机身整体还是比较高,说是机舱不用装什么东西,但其实还是能装的,两三个人或者一些物品,但是如果你要增加雷达火控系统,那载重就不够了。”
王耀堂摆摆手说道:“你这个想法不对,卖货的时候运5B就是用来救灾的。”
“啊?”唐俊一脸懵逼,救灾?
这两个字是怎么跟运5B联系在一起的?
我怎么不知道?
“对,救灾!”王耀堂很是坚定地点点头,“机舱内的红外观瞄设备是为了海上或者森林救援时发现落难者的,合不合理?”
唐俊砸吧砸吧嘴,表情古怪,“合理!”
“火控雷达是为了提高飞行安全,提醒飞行员前方有建筑、树木、山脉、直升机或其他飞行物体如鸟类,毕竟我们的运5主打的就是低空低速航行市场,合不合理!”
唐俊:“很合理!”
“再说机翼上的挂架,这个位置是用来挂灭火弹的,灭火弹你知道吗?外形虽然很像是航弹,但其实里面装的是灭火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