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风波如潮 (第3/3页)
对皇甫商的极大羞辱,皇甫商大为衔恨,自此便结下了梁子。
他将此事告知皇甫重后,皇甫重便动用人脉,找到了关西第一名族傅氏,请时任雍州大中正的傅祗来打压李含,将其乡状改为五品。李含因此蹉跎官场,即使才华出众,又屡立功劳,却始终未能得到大的升迁。一直等到河间王司马颙入主征西军司,方才一步登天。
故而谈及李含与皇甫兄弟的关系,双方可谓是势同水火,不死不休。
正是念及于此,皇甫重当即放下一切幻想,在天水厉兵秣马,并公开向朝廷弹劾李含,希望能够凭借皇甫商的关系,得到司马乂的声援。
可对于司马乂而言,皇甫重的自救,真是凭空来的风波。
如今的他虽贵为辅政,可实力却是诸实权宗王中最弱的一位。虽说全国各州郡,每年会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赋税,洛阳也拥有九州最大的商市,使得他不会缺少物资粮秣。但这并不能解决司马乂短缺的人力问题,他实际上所能直接调用的人力,恐怕只有河南、荥阳、河内三郡。更何况,讨齐一战,禁军损失匪浅,需要时间来休养平复。
以如此武备,与河间王开战,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更何况,刚刚辅政就开战,恐怕会令朝野士子失望。
考虑到这种种因素,司马乂实不愿出兵。可如此放纵河间王与皇甫重开战,那无疑是助长了地方割据的野心,朝廷的威信将进一步下降。
为此,他在王府中召集幕僚心腹,与之商议道:“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和平解决此事?”
参军皇甫商心系兄长,立刻谏言说:“殿下,此事绝不可能。我兄长孤悬陇右,兵力远不及河间王,若不是忠心朝廷,怎会起兵诛贼?李含此人狼子野心,他如何陷害殿下,殿下都忘了么?他这种人,是绝不会放过得势的机会的,必与我兄长征战到底。”
“可以朝廷眼下的兵力,恐怕难以与河间王抗衡吧?”羊玄之为难道,他也不想再开战端。
祖逖道:“倒也不必急于出兵,以陇上的险要,即使河间王发兵攻打,恐怕短时间内也难以建功。”
他转问皇甫商道:“参军,以你之见,若河间王攻打令兄,尊兄能坚持多久?”
皇甫商面露为难之色,心中衡量片刻后,回答道:“以我入洛之时的情况来看,若我兄长固守略阳,对阵的又是一般人的话,应该能守两年左右。”
“一般人,这是什么意思?”司马乂问道。
皇甫商咬牙道:“若是李含来攻,恐怕就不知结果了……”
他虽与李含结仇,却又不得不承认,李含确实是征西军司中少有的全才,绝不逊色于当世的任何一位名将。若没有极大的兵力优势,谁也不能在李含面前宣称必胜。
刘羡也同意这个观点,他对司马乂道:“皇甫重算得上一位能将,但论才智谋略,确实逊色李世容许多。殿下,不能再让李含这样肆意下去了。”
言语之间,众人已达成共识,都认为,朝廷与河间王的冲突,已不可避免了。
司马乂不语,良久,方才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了,拟一道诏书吧,征李含入朝,任命他为河南尹。”
“同时传令皇甫重,若李含就征,他就罢兵。若李含不就征,到那时,河间王就是乱臣贼子,请他务必要坚守秦州。只要他能够坚守到今年秋收之后,我就会派出援兵,与他夹击河间王。”
说到这,司马乂微微挑眉,一手指着刘羡,对皇甫商徐徐说道:“此事就由你来传旨调解,一定要和令兄还有河间王说明,若我派兵西征,必以刘府君为帅!明白吗?”
话音落地,皇甫商大喜。
很显然,司马乂是在借刘羡的威名来恐吓河间王,毕竟刘羡在关中颇有人脉与声誉。近些年,他破赵国,战黄桥,平司马冏,未尝一败,隐隐有成为孟观之后第一名将的势头。以此来做威胁,至少河间王不敢把李含轻易调至秦州。
可这也就意味着,司马乂好不容易才营造的和平局面,才维持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又要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