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邙山大战之交击 (第1/3页)
禁军最先出阵的骑军,正乃骠骑从事苟晞所部。
身为齐王旧部,他事后不仅不受追责,还能继续在军中留任。原因无他,只因其深研兵书,才华出众,对用兵颇有见地。司马冏对其极为欣赏,曾令他统领数万大军。司马乂虽对其出身心存提防,但同样放不下爱才之心。故而此次作战,他令苟晞作为前锋,第一个与北军进行厮杀,就是要断去他的后路,为赢得胜利竭尽全力。
苟晞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不为自己身陷窘境而感到恐惧,反而对即将到来的厮杀而感到兴奋。他身着白色戎服,披漆成浅色的两裆铠,身背三尺长铁环首刀。听到中军的军令后,他微微一笑,拔刀出鞘,身姿挺拔如虎,对使者许诺道:“请骠骑放心,我必为大军开出一条血路!”
说罢,他当即摇旗出阵,转瞬之间,数千名骑士冲过朝阳下的光辉,猛兽般冲过山顶的蓬草荒原,落叶与枯草随即伏倒,像疾风卷过一般。加之山顶多有水洼,战骑涌入,顿时水花四溅,乱泥翻飞,人呼马嘶间,兵锋直指北军中军。
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了北军预料。在他们想来,敌军应该往两翼冲来才是,为何会主动冲向内凹的中军阵营?他们不怕被包围吗?
左右两翼的牵秀、石超等人,见此情形,无不蠢蠢欲动,打算趁敌军势弱,直接率军下山,切断对方的退路。但尚未有所动作,中军之处便发来号令,令他们严守阵型,不得妄动!
身为中军主帅的陆机,很快察觉出刘羡所想:他是想以少量的骑兵为诱饵,牵引出左右翼下山出击,以此来打乱北军的布阵阵型。只要北军的整体布阵被打乱,没有了山地的依托阻隔,计划的山地消磨战术自然就化为泡影,禁军此时再压上大部,在混战中寻找突破口与弱点,如此击溃几阵后,裹挟败兵,或可在野战中直接取得胜利。
这要对己方将士自信至极,方才能做出如此决策。因为这一切都建立在两个前提下:一是士卒能以寡敌众,二是将领能够相机判断,在临阵厮杀中找出最佳的破阵时机与突破口。
毫无疑问,以北军的素质,陆机无法用出这等战术。但他也绝不至于如此简单的上当,为了吞掉区区几千骑,就将整个阵型打乱,这不是智者之举。因此,眼见苟晞率众冲杀过来,他令左右两翼不动,而是令中军将士列阵迎敌,亲自试一试禁军骑士的锋铓。
最先迎上去的是戴渊所部。他曾经是纵横长江的水匪侠盗,在陆机的劝说下,他弃恶从善,改修文学,从此步入仕途。如今到河北投奔于陆机,深受重用,他眼见禁军冲杀过来,不禁热血沸腾,欢呼道:“与这等好男子厮杀,真是不枉此生!”
继而令部属向前列阵,前列步卒持举长槊,当即扬起一道密不透风的阻马长林,后列随之高举弓矢,将箭矢瞄向长槊之前,在将领的号令之下,北军接连发出三道箭雨,落向前冲的禁军骑士之中。但很可惜,箭矢只是掀起了一丝小小的波澜,仅仅带走了十数骑的性命,连整体的队形也没能打乱。
事实上,苟晞率军深入北军中阵,其实最大的困难,并非是敌人的消耗,而是部下的军心。放眼望去,无论是左边、右边还是眼前,到处都是北军的旗帜,密密麻麻的人头望不见尽头,声势极为骇人。若是常人见了这声势,恐怕未战便已先怯。
但苟晞并不感到畏惧,他见过这种数目的军队,更知道刀光剑影中,最重要的是像山岳一般屹立不动的自信。因此,眼见得南北两峰的敌军都无人敢动时,他反而爆发出了惊人的豪情,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此战打出个名堂,故而对随军的胞弟苟纯下命令道:“你冲杀向内,我在外侧响应。”
苟纯心领神会,他身形高大如浮屠高塔,性格残酷如虎狼豺豹,明知要亲身赴险,却毫不推辞。转眼间,领手下八百骑脱离大部队,就如同一条潜藏的毒蛇般,突然向另一个方向发出攻击。他改变进攻方向的时候,距离北军仅仅只有数十步,眨眼间便杀入阵前。
苟纯的奇袭毫无征兆,北军将士措不及防,阵型顿时就被撕开一条裂口,骑兵过处,落花流水。而苟晞所部,本作势要进行冲击敌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