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八章 夜中巡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八章 夜中巡营 (第2/3页)

刘羡非常熟悉,那是弩箭射入树木的声音。

    虽说黑暗之中,对方射箭很难得手。但刘羡得知对方手中有强弩后,到底有了顾忌,行动也不比之前迅速了。摸索了一阵后,对方的脚步越来越远,最后听到极远处传来一声马嘶,很快就彻底消失了。

    刘羡知道自己跟丢了对方,但还是在荆棘中慢慢摸索,很快有了收获。等孟讨等人打着火把追上来的时候,发现刘羡正拿着一架手弩,在细碎的月辉下上下端详。

    他见孟讨过来,先是叹息道:“可惜,没有让南乔跟过来,他一定能追上对方。”然后又把手弩递给孟讨看,问道:“你发现什么蹊跷没有?”

    孟讨打量了一番,说道:“咦,这不是我们的手弩吗?”

    “是啊!”刘羡点点头,他取回手弩,面容严肃:“我去过征北军司,不同的地方,因为用材不同,制作的弩机制式也并不相同。北军的手弩用材多用桑木,我军则用枣木。”

    “方才逃走的那人,用的便是我军的手弩。我本以为他是东军或者北军的斥候,可现在看来,那他应是我军士卒才对,可为什么,他见了我会逃呢?”

    刘羡很快得到了答案:“有两种可能,一是敌军杀了我军的斥候,然后缴获所得。二是他虽是我军的士卒,但犯了军法,不是逃兵,就是内间。”

    逃兵的意志力往往非常薄弱,行动力也极为欠缺。而根据方才遭遇的情形来看,基本可以排除这个选项。那就只可能是内间了。

    想到此处,刘羡心中生出些许危机感。自己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整个大军营垒的西北处,距离虎牢关很近了。按理来说,敌军斥候是很难进入到这里的,所以此处的哨点也很少。如果说是意外也就罢了,可如果真是内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对方究竟探得了多少情报?知道己方多少虚实呢?

    他立刻对孟讨下令道:“你去找李盛,让他立刻去确认一遍,军中派出去的斥候,少了多少人?有没有具体的数目,人头和账目对得上吗?”

    “然后顺带叫朱延(诸葛延)带几十个人过来,我在这里等他,再在山边摸查一遍。”

    等孟讨奉命离去的时候,刘羡站在原地,等待着诸葛延。手里摩挲着弩机,刘羡的内心并不平静,他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说实话,禁军近十万人的队伍,又是身处京畿,关系错综复杂,里面什么人都有。每个人一天一个念头,就差不多有十万个想法。若有人和刘羡说,里面没有被收买的间谍,这才是一件咄咄怪事。自己不也是对北军用间了吗?根据俘虏的牵秀等人的说法,北军内部也不是一条心,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寻常的间谍其实也没有什么,基层军官也接触不到最核心的消息,影响不了多少战局。

    可这个人出现的位置实在太敏感了,能用这种手弩,也不像是普通的士卒。如果是战场上缴获的还好说,如果不是,那这种人极可能就是某些高层将领的亲兵,这背后的意味可就太大了。莫非禁军高层中有人想叛变?

    想到这里,刘羡的思维难免有些发散:

    自从司马乂与自己掌权以来,这段时间的洛阳禁军,确实有些太安静了,全然没有贾后时期至齐王时期的那种纷纭错乱。刘羡本来认为,这是自己采取了种种手段,处理得体,也收服了相当的人心,所以才能起到这种效果。

    但假如,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是自己高估了自己呢?实际上有人在暗中串联,刻意地压低其中的波澜呢?自己似乎一直忽视了一点,曾掌管禁军十数年的王衍就在对面啊!他莫非没有埋下什么伏笔吗?

    只是如此思忖的时候,刘羡又觉得自己有些想多了,因为这里面有着种种矛盾和不可解释的地方。

    在王衍被自己提防赶走的情况下,他如果有什么伏笔暗子,为什么不能在邙山大战时用呢?这样一击击败禁军,他们直接就进入洛阳了,哪还用等到现在呢?而且王衍的动机是什么?他若是想掌权,当年扶持废太子不就好了吗?何必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呢?

    而且,维持人脉的成本是高昂的。假如有这么一个黑手,在王衍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